分享

五种肾虚,五种治法,看看自己属哪种——刘喜明补肾五法探析

 晴天心 2020-04-09


第 1415 期

作者 / 1,2孔柄坛 2朱晓云 2冯慧 1,2杨九天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赵馨

中医肾的概念及内涵极其广泛,且具有“先天之本”的称谓,可见其在人体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性。《景岳全书》指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因此肾病多虚,肾病宜补。内科杂病、老年病及与生长发育生殖等关系较为密切的儿科、男科、妇科等疾病中常见肾虚证,而目前常用的补肾法有滋补肾阴法、温补肾阳法、补肾活血法、补肾调脾法、补肾疏肝法等。

刘喜明老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笔者侍诊发现,刘师擅用补肾法治疗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病、妇科病,每收奇效。刘师将其系统归纳为补肾五法,五法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应证及代表药物,现分享如下。

1 温补法

温补,是针对肾精不足中偏阳虚、偏寒者的主要治法。肾精不足所见的寒证,有实寒有虚寒。实寒见于本已精血亏虚,又加寒邪客体,具有寒邪凝滞的表现,这类病人当以辛峻之药温之,如附子、肉桂、细辛、麻黄等。虚寒因肾虚不能充养经脉,继而不能濡养筋骨,表现出阳虚之证,尤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临床可见:畏冷,下肢为重,甚者夏季坐板凳都感觉凉,面白,小便清长,舌红偏瘦,脉沉细。这类虚寒病人当以熟地、当归、菟丝子、巴戟天等温润而不燥之药治之,温而养之,既温阳又养精。虚寒证中还有一类常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小腹冷,甚则痛,下肢凉,月经期为重,此为胞宫虚寒,当以葫芦巴、紫石英等药温经暖宫散寒。

案1:肢凉温补案

按:本案患者有两大特点,一为绝经期女性,也有潮热汗出等更年期症状,易被认为肾阴亏虚证;二为下半身症状突出,主诉畏寒以下肢为著,伴发燥热汗出以上半身为著,属下寒上热证,本质为肾阳虚,虚火上浮,下肢沉重、关节疼痛说明兼有经络不通,因此议以温补肾阳兼通络法。下肢及腰骶为肾及奇经所主,以杜仲、巴戟天、菟丝子温补肾精,桑枝、当归、姜黄通络利关节。二诊时,温补法已见成效,诸症均有改善,但肾阳亏虚非一日之损,温补之法亦非一日之功,诸症均减唯下肢发凉未有改善,故二诊仍守原方,稍加通经活络之药,三诊时已可见诸症悉减。

2 凉补法

凉补,针对肾虚夹热者,阴虚常兼有火动,因此补而不宜太温热,以微凉、甘凉去其热,补法以治其虚。细究之,尚有不同证型。(1)阴虚火旺证,又可再细分为虚火上炎证和火热下流证。虚火上炎(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可见口干、咽干、眼干、耳鸣,火热下流膀胱可见小便灼热、涩痛、不畅,治法当以清泄相火、泄利膀胱为主,多用知柏地黄丸。因茯苓、泽泻易伤阴,故可去,而单用清相火和补肾阴之药,此学于张景岳。小便不畅者,还可加肉桂、白茅根。(2)阴虚阳亢证,当重以育阴潜阳,如用龙骨、牡蛎、龟甲、鳖甲、牛膝等咸寒滋阴之品。(3)阴津亏虚证,当重以养阴生津兼清热,如用清补之品沙参、麦冬、石斛、山药等。

案2:烦热凉补案

按:老年女性,“五心烦热,燥热”属肾阴虚证,“口干渴,口腔溃疡,咽痛”乃一派虚火上炎之象,究其原因,老年女性天癸既竭,肾精亏虚,尤其以肾阴亏虚为主,阴不制阳,虚火内生,辨证属肾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治以滋阴清火潜阳。议用凉补法,以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滋阴,知母、黄柏泻火清虚热,牡蛎、肉桂潜阳。二诊燥热与溃疡减,五心烦热依旧,说明阴分之热仍盛,加龟甲、鳖甲能入阴分之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清虚热。

3 填补法

案3:行迟填补案

张某,男,15岁。2015年3月26日初诊。患儿自幼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现年15岁,行走不利,呈鸭步态,上楼无力,站起及下肢抬举不利,形体消瘦,肌肉松弛,面偏白,易感冒,纳偏少,大便偏干。舌瘦红、苔薄黄,脉沉无力。辨证:脾肾两虚,精血亏虚。治以填补肾精、健脾强肌为法。

4 涩补法

涩补,针对的是肾虚不固、封藏失司之证,包括精关不固所致遗泄、膀胱不固所致遗尿、胞宫不固所致崩漏、带脉不固所致带多等情况。叶天士说:“非涩无以固精”,肾虚是本,遗泄是标,《景岳全书》“当固不固,则沧海亦将竭”,入不敷出,虚必不除。因此,针对肾虚不固者以涩补为主法。其中(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遗尿、漏尿者,当治以补肾缩尿,以麦味地黄丸补肾,以金樱子、桑螵蛸、芡实、莲须缩尿。常见的遗精、滑精者,可用龟鹿二仙丹,药物如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蛸、芡实等。其实,针对老年人泪窍不固、鼻窍不固所致的鼻涕多、泪多亦可活用涩补法。

案4:尿频涩补案

按:中老年女性,夜尿频,肾主司二窍,属肾精亏虚,固摄失司证。处方主予麦味地黄丸,因本案患者尿频主要发生在后半夜,与睡眠关系密切,因此也应考虑到睡眠的问题,故加龙骨以安神,并能收涩。二诊夜间尿频已不显,涩补加安神之效可见,继予原思路补肾缩尿,三诊基本可收全功。临床上治病不但要抓住病机,还要“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通补法

通补,针对的首先是虚证,继而因虚致实,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味厚醇实之药甚或血肉有情之品大补精血为基础,同时加入辛散疏通或淡渗通利之品,意在:一畅道生新,因虚能致实,是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叶天士也说“非通无以导涩”,辛通之品可以散除结闭于胞宫精府及经脉所行之处的浊瘀败物,使新生无障碍。

案5:脊强通补案

2016年10月24日三诊:全身怕冷消失,腰背僵硬已轻微,未口苦,面偏暗,体力可,大便偏黏,小便可。舌嫩、苔薄黄,脉弦数。守上方,加川萆薢12g,黄酒加至2两作引,7剂。其后数诊皆以此思路加减进退处方,并收全功。

按: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腰脊肌肉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脊柱属督脉,督脉贯彻背脊内络于肾,督脉空虚不能充养故见脊强背痛;“督脉主一身之阳”,督阳亏虚不能温养周身可见周身怕冷;面色晦暗、遇阴冷天气症状加重,是湿邪阻滞,阳气不通。督属奇经,奇经八脉皆起于下焦,与肾同源,肾虚日久必累及奇经,因此辨证属督脉空虚,湿邪阻滞,治以温补肾阳、祛湿通督,议用通补肾督法。如前所述,本案以大队温补肾阳药为底,以鹿角温肾填精为佐助,以薏苡仁、黄柏、萆薢祛湿通络为补充,以黄酒为引,辛润温通引药入病所,三者相合“寓通于补”,共达温督通阳养脊之效。

6 结语

补肾五法均是从肾虚出发,立足于肾虚之本质,针对肾虚的不同表现而立,具有“单纯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复杂”的特点,用之临床既方便掌握,又可随证变化。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补肾五法并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例如阴阳互生互化,补阴与补阳结合;阳化气,补阳与补气相结合;精血同源,补精与补血相结合;肾为先天,脾为后天,补肾与补脾相结合;通与补相结合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临证实践中进一步发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