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之道真的有那么深奥玄幻吗?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在哪里?

 泊木沐 2020-04-09

何为书法?何为写字?这二者清楚界限在哪里?二者可否分割独立存在?等等.......这都是书法界的大问题,千年书史没有明确的界定,汗牛充栋的学者们,也针对这些许问题作出了浩如烟海的陈述,但都是各抒己见,难成砣定,至今,每个书学者心中,对书法都有一个不同的概念,遂书派林立,百家争鸣,亦为书坛之盛况也,对此几点剖析,拙见陈述如下:

一:寻根——汉字起源、书法萌芽

伴随着璀璨梦迷人的神话传说,华夏文明序幕缓缓拉开,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夸父追日......文字的诞生亦如此:仓颉者龙颜四目,生有睿德,《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愚以为汉字非一人之力所造,仓颉先生是将各地“类文字”收录、编撰、整理、统一而形成汉字的雏形,从而形成书写的规范,契刻于骨甲或者陶器等物之上,(即早期甲骨文)章纹随载体之形,力求工整,竖行依势成列,笔法因契刻之故,首尾露锋,由此可见,字法、章法、笔法初具墨规,有了较初级的书写意识。原始的“书法”形态由此萌芽。(注:“类文字”—“书画同源”,远古先民在描绘岩画形态的发展中,将形态更简化,更强调特征化,更符号化,从而形成了间于远古绘画与甲骨文之间的符号性文字,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他是人类思维从具象到抽象转化的重要标志)。

夏庸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夏庸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二:问道——文字在巫术中的仪式,催生书法的成长

远古人民对自然物象缺乏科学的认知。不自觉的对所在的世界,进行丰富而浪漫的“艺术创作”,从而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远古的神话、巫术、由此诞生,文字在巫术中也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人类和天地神祗,鬼魔妖邪沟通的桥梁,在占卜、符咒、祭祀、战争中文字已经脱离了单纯记载的功能,赋予了新的仪式感,其形态亦随表达的需要,也脱离了最基础的规范化,进入了创作性的活动,具有了极强意识的表达,这时候的文字工具,基本掌握在极少数上层阶级之中,在进行巫术活动中的书写(刻写)是极具神圣感,极具仪式感的,章法布局亦具有超强的构成意识,然这一切都是潜在完成的,其主要原因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未知力量的渴望,无形中催生了书法创作活动的成长。(书圣王羲之是虔诚的道教徒,长习不老羽仙之术,其写好书法之主要目的,就是要画好符咒)

夏庸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夏庸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三:成熟——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字和书法皆趋成熟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字的推广和普及,文字学和书写方式(早期书法的雏形),形成了较完善的系统,也出现了研究群体,更加强了字法、笔法、章法的形成,亦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规范法度,横向观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的“泥板文书,楔形文字”已经相当成熟,文字和书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可见人类早期的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轨迹极其相似。)

夏庸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夏庸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四:书道——由文字书写中悟出的哲学思想

人类文明的成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哲学对人类思想的引导,出现了以书法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用书法哲学认知感知世界,引导自身的行为,此哲学体系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的丰富成长,到今天此系统更立体,更多元,其包含了除书写法度以外的诸多领域。在中国唐朝以前,“书法”之名为“书道”由于唐朝时,对书学的主流认知,偏于法度,故改名“书法”,因此大家对书法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此,书法就究竟是书写的法度,还是以书为道的哲学思想?这样看就清楚很多了,书写的法度偏向于技法,重在传承延续;书道偏向于理,在承袭过后更偏重研究和开拓。此二者之外的,不合法度,亦无书理的承载,用于实用的文字书写就是“写字”了!

夏庸书法,草书,狂草书法,大草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夏庸书法,草书,狂草书法,大草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夏庸书法,草书,狂草书法,大草书法,书法与艺术 ,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