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1】沧州京剧名伶传(张金龙)

 zcm1944 2020-04-09

【转载1】沧州京剧名伶传(张金龙)

(2020-04-09 08:36:16)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文:菊坛轶事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世界艺坛中有着显著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沧州不仅多出武林高手,也出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独树一帜,对京剧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世人所称颂。

【转载1】沧州京剧名伶传(张金龙)

    荀慧生 
    1900年1月5日生于东光县八里庄,受生活所迫,七岁时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作“私房徒弟”,卖身契上写着“若不遵守约束,打死勿论”。庞启发教徒严厉过人,练跑圆场,让慧生在脚腕子绑上沙袋跑,夏天穿棉袄跑,冬天穿单衣在冰上跑,还要头顶一碗清水跑,稍有一点懈怠,就用麻绳搓的鞭子沾水后抽打。庞师父还拿着点燃的香头在慧生面前旋转,让他的眼睛随之转动,一转就是一支香的工夫。痛苦的折磨,使慧生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他于1909年以“白牡丹”的艺名,在天津演出《忠孝牌》、《小放牛》、《喜荣归》、《花田错》等戏,获“神童”之誉。1910年他随师赴北京,又得到师爷老十三旦侯俊山的亲授,技艺大进。1915年,荀慧生改唱京剧,曾受教于乔惠兰、陈德霖、王瑶卿等名家,他又将许多自己擅长的河北梆子表演和唱腔艺术融于京剧的花旦之中,风情媚态之佳,遂为人所公认。1919年他与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组成“永胜社”南下上海,“三小一白”誉满春申,风靡江南。他由上海载誉回归北京后,于1925年正式恢复“荀慧生”的本名。1928年,由刘豁公于北京主编的《戏剧月刊》曾发起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1930年征文揭晓,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居前四名。四大名旦的确立,标志着京剧旦角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31年长城唱片公司邀请梅程荀尚灌制的《四五花洞》乃是四大名旦合作的珍品,流行中外。
    荀慧生不拘泥旧程式而勇于创新,讲究艺术的“三化”(生活化、趣味化、性格化) 和“三感”
(时代感、幽默感、真实感),长于表演和刻画人物,具有声情并茂的独特风韵。其念白,在四声端正的基础上,创造出介于韵白、京白、苏白三者之间的“风搅雪”,格调清新,流利感人,顿挫有致,娓娓动听。其唱腔重在唱情,喜剧娇柔妩媚,悲剧缠绵凄楚,如泣如诉,令人神迷心醉。其表演,文武兼顾,细腻逼真,挥洒自如,舒展奔放。1925年首演《大英杰烈》时,他饰陈秀英,初为花旦,婚后为闺门旦,女扮男装后又变成雉尾武小生,穿厚底,扎硬靠。起霸时,手、眼、身、法、步五者俱到,圆转自如,一个“跺泥”,跃起后单腿鹤立,巍然不动。1932年首演《红楼二尤》时,他前饰刚强泼辣、嫉恶如仇的尤三姐,以花旦应工;后饰柔弱善良、命运悲惨的尤二姐,以青衣应工,各臻其妙,栩栩如生。通过这两个不同性格妇女的遭遇,揭露封建社会王公贵族的荒淫无耻、残暴凶恶。1956年,为支持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而举行义演,荀慧生与尚小云合作献艺《樊江关》,荀演薛金莲,尚演樊梨花,技艺精湛,炉火纯青,成为戏剧精品。荀慧生年愈花甲,仍能以娴熟的技艺而成功地表演十多岁天真活泼的小姑娘,使观众感到他就是活灵活现的剧中人。早在1924年,荀慧生曾拜绘画大师吴昌硕为师,擅丹青,以致在《丹青引》中扮演女画家杨友云时,他能在舒展的慢板唱腔中而手执画笔,仅几分钟就绘出一幅传神的山水画,震惊四座。旧时,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分工界限很严,荀慧生却大胆打破陈规而熔四者于一身,其一生演出三百多出戏而创立了荀派艺术。其代表剧目有:六大喜剧(《元宵谜》、《丹青引》、《绣襦记》、《勘玉钏》、《红娘》、《卓文君》),六大悲剧( 《钗头凤》、《杜十娘》、《鱼藻宫》、《红楼二尤》、《霍小玉》、《晴雯》);六大武剧( 《陶三春》、《大英杰烈》、《荀灌娘》、《盘丝洞》、《美人一丈青》、《婚姻魔障》);六大传统剧( 《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棋盘山》、《得意缘》、《金玉奴》),六大移植剧 ( 《花田错》、《赵五娘》、《辛安驿》、《元宵谜》、《香罗带》、《庚娘》);六大跌扑剧(《东方夫人》、《蝴蝶梦》、《九曲桥》、《东吴女丈夫》、《战宛城》、《翠屏山》)。
    荀慧生艺精德高,1930年7月他为赈济陕西灾民而在京义演《十三妹》,两年后又为援助抗日将 士购买飞机而在哈尔滨义演《红鬃烈马》;他还曾拒绝为伪满傀儡皇帝溥仪搞“登基庆典”所演的“庆祝戏”,从而表现出民族气节和爱国爱民之心。荀慧生热心收徒,无私无隐地传授技艺,其早期弟子有李玉茹、童芷苓、吴素秋、赵燕侠、毛世来、宋德珠等。晚年弟子有刘长瑜、孙毓敏、宋长荣等。此外还有评剧演员新凤霞和河北梆子演员齐花坦等。荀派传人遍布南北,有“十旦九荀”或“无旦不荀”的美誉。“文×”中,荀慧生遭受冲击,1968年12月26日含冤死去。荀慧生生前先后担任过“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戏剧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等职。著有《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荀慧生长子令香乃程砚秋的大弟子,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次子令文原学老生,后从事戏曲教育,任“北京市戏曲学校”音乐科主任;女儿令莱继承父业,酷似荀慧生,是“北京京剧院”著名演员。荀慧生的夫人张伟君生前是“北京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专门从事荀派艺术的研究工作。令香之子荀皓任“中国京剧院”导演,荀皓之妻李丽是著名武旦演员,可谓戏曲世家。

【转载1】沧州京剧名伶传(张金龙)

    李多奎  
    本名万选,字子清,1898年生于河间县东羊庄村,不满周岁即随父母流浪到北京。其祖父和父亲是街头卖艺的艺人,这使他从小受家艺熏陶而八岁学戏,九岁就登台,十一岁便唱主角。他原工老生,二十一岁才拜罗福山为师而改演老旦。京剧老旦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奠基者龚云甫谢世后,李多奎就将其琴师陆延庭请到家里,虚心求教。由于李多奎恭敬好学,遂使陆延庭将龚派唱法的奥秘倾囊相授,因而使其得以全面系统地掌握龚派的唱腔艺术。老旦是演老年妇女的,龚云甫认为唱老旦必须把“雌音”(女性的音)与“衰音”(老年妇女颤颤巍巍的音)结合起来。李多奎有一条“雌音”的好嗓子,他在继承龚云甫的基础上,程度不同地将雌音与衰音结合起来,以“娇、润、脆、柔”四种音色,表达老妇角色的声容和精神面貌,从而创造了“多派”艺术,以致成为影响最大的京剧老旦演员。有人称赞他是“中锋嗓子亮膛音”,“蜂蜜滋味秋凉(秋天的蝉)韵”,进而被誉为“老旦皇后”。
    李多奎不但主演《钓金龟》、《行路哭灵》、《望儿楼》、《太君辞朝》等单折戏具有极大的艺术吸引力,即使在群戏中扮演一个普通角色,他亦能为全剧增加光彩。1926年他与金少山在上海合演《打龙袍》,配合默契,珠辉玉琅,时称“双绝”。此后,他与梅兰芳、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尚小云、程砚秋等名家多年同台演出。李多奎唱戏精力充沛,用足全身力气。在四十年代,有一次演出《打龙袍》时,一开场,由李多奎所扮演的国太在幕内唱西皮导板“龙车凤辇皇城”接着推车人推国太出场,于是国太就接唱慢板“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当国太下车后,扮演车夫的茹绍魁回到后台即发现李多奎的汗水竟流湿了车旗杆,这种竭尽全力的献艺精神,令众人皆惊。1961年李多奎与裘盛戎合作整理演出《赤桑镇》,[西皮] [二黄] 腔调俱全,而且还有老旦与花脸的接口对唱,其功力仍不减当年而遗韵长存。1974年逝世,其传人有李盛泉、李金泉、王梦云、王晓临等,王玉敏、万一英、王晶华等也受其教益。

【转载1】沧州京剧名伶传(张金龙)

    姜妙香  
    河间人,原名纹,字慧波。1890年生,七岁学艺,先后拜谢双寿、诸秋芬、陈啸云、田宝林为师。八岁登台唱青衣,十五岁成为主演,十八岁与刘鸿声(工铜锤)、王凤卿合演《二进宫》,三人均唱乙字调,对唱时每人起码得五个满堂好,一时轰动北京,观众誉之为“三绝”。其后他又拜陈德霖老夫子为师而与王瑶卿、梅兰芳、王惠芳、王琴侬、姚玉芙并称“六大弟子”。二十岁时他改唱小生而从师陆华云、茹莱卿、冯惠林等。五年后开始与梅兰芳长期合作达四十余年,二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深受观众赞赏,人称“双绝”。梅、姜合作的第一出戏是《穆柯寨》,梅饰穆桂英,姜饰杨宗保。1915年他俩合作《红楼梦》时,梅饰林黛玉,姜饰贾宝玉,这是北方剧坛的第一出“红剧”。1019年和1956年,姜两次随梅东渡日×演出。梅、姜合作的最后一出戏是《穆桂英挂帅》,梅饰穆桂英,姜饰杨宗保。1963年姜妙香以七十三岁高龄赴香×演出《奇双会》和《玉堂春》,引起轰动。姜妙香有一条天赋清亮的好嗓子,刚柔兼备。他又在小生的基础上吸收陈德霖的青衣唱法而创立了“姜派”艺术。他念白吐字清楚有力,圆润悦耳,富有韵律;唱腔流利酣畅,朴实无华,起承转合分寸极严,高低急缓得心应手,表演时感情真挚,姿态优美,其翎子功能舞成圈形,干净利落,又脆又帅。1951年他开始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1978年逝世。其传人有刘雪涛、闵兆华等。他还发表过《谈梅兰芳的<洛神>》、《谈梅兰芳的<黛玉葬花>》等文章。姜妙香品德高尚,居家孝顺——对九旬老父,出门必告,返家必面,侍奉惟谨;对他人亦恭敬、谦虚和蔼。在艺术上,他甘为他人筑其垫脚,如在《打龙袍》中曾为金少山配演小皇帝赵祯,一丝不苟,毫不懈怠;他对坏戏则深恶痛绝,从不演出,因而梨园界称颂他为“姜圣人”。其长女嫁谭富英,子少香,原工老生后改行离开梨园。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