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大简《诗经·兔罝》『逵』字合并『逵』『馗』作『左上甾下土右戈』乃今人伪作之铁证

 昆曲及文史小站 2020-04-09

安大简《诗经·兔罝》『逵』字合并『逵』『馗』作『左上甾下土右戈』乃今人伪作之铁证

2019年问世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内的《邦风‧周南‧兔罝》一篇内,传本《毛诗》有一句『施于中逵』,和西汉初年鲁诗大有关连的韩诗则作『施于中馗』。到了西汉《尔雅‧释宫》也是释鲁、韩诗里的『施于中馗』曰:『九达谓之馗』。《毛诗》是西汉成帝年间的《左传》帮的成员徐敖此人所伪造,他依《左传‧隐公十一年》里的『大逵』一辞,而将鲁、韩诗所用的『馗』一字改为同义的『逵』一字。

但今人所伪造的安大简《诗经》为求标新立异出样出奇,以增加卖相,于是改成一个『左上甾下土右戈』的怪字,让今之研究者找不到着手处,以致于乱猜一气。但实际上,此怪字原来是把鲁、韩诗的『馗』及《毛诗》的『逵』的构件拆散混合而哈希出来再加成语用字的取代而成的一个无中生有的二合一的异形字。

(一)怪字左上的『甾』的来由:他从《鲁诗》《韩诗》的『馗』字下手。是此一安大伪简《邦风‧周南‧兔罝》的造伪者采用了清代的《康熙字典》释『馗』字之释:『《说文》𩠒,九达道也。似龟背,故谓之𩠒。𩠒,高也,故从𩠐。』于是可以看出,原来『馗』这个字,可以写成『𩠒』。而《康熙字典》再释『𩠐』时,指出:『《集韵》首古作𩠐。《说文》古文𦣻也。』也就是,依《说文》在『𩠒』右下方的『𦣻』就是『首』,也就因此『𩠒』亦可写成了『馗』。此一造伪者所造怪字的左上的『甾』实即把『𩠐』予以故意讹变。

(二)怪字左下的『土』的来由:他从《毛诗》的『逵』字下手。『逵』字为『辵』『坴』组成,他取『坴』的下方的『土』置于怪字的左下方。

(三)怪字右方的『戈』的来由:他仍是取自《毛诗》的『逵』的『辵』。『辵』字,东汉《说文》指出:『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故他拿『止』取代『辵』,但也不写成『止』,而写成了『戈』,原因超爆笑。

(四)他看着『止』,想到一句出自《左传》的成语的『止戈为武』,于是以『戈』代『止』,放在怪字的右侧,于是造字的大功告成。

看一下此一造伪者荒谬的造字法,以『逵』及『馗』两字拆其文字构件并以已意合并,加上使用成语之字来代其中的构件,于是合成一个查无所从出古字的一个新创的怪字。正见此举岂不正是今人无厘头造伪安大伪简《诗经·兔罝》的明证。整理者指此怪字『当从《毛诗》读为「逵」。』但事实上,此造伪者是合并『馗』及『逵』而另以成语字代一构件而成。(刘有恒,2020,4,3于台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