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肥胖与房颤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meihb 2020-04-09

肥胖是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肥胖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肥胖不仅会增加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还增加房颤复发风险和房颤发作负荷[1]。


肥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Baek等纳入韩国国民健康保险计划全国样本队列中基线无心房颤动的成人501690人,年龄(47.6±14.3)岁,女性250664人,占50%。经随访(3.9±1.3)年,结果发现,其中3443例[1432例为女性,占41.6%]发展成为心力衰竭。

  • 调整临床变量后经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者比较,低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个体心房颤动风险分别增加21%

  • 调整混杂因素后,腹型肥胖者心房颤动发生风险增加18%;

  • 除了肥胖组,无论BMI水平如何,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者只要合并腹型肥胖,心房颤动发生风险均增加。

  • 进一步亚组分析提示以腰围为标准判定的腹型肥胖者新发心房颤动风险增加,特别是在无合并症者中[2]。

另有研究显示BMI和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结果一致(年龄和性别调 整后,BMI每增加1kg/m的HR=1.05,1.04~1.06,P<0.001)。多因素调整没有显著改变结果。这些数据支持预防肥胖的公共卫生计划可能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肥胖能导致心房颤动的风险增加。


肥胖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肥胖导致房颤发生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其中间接作用有肥胖导致高血压病、糖尿病、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病风险。

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是由于睡眠时反复的呼吸暂停、低通气,它会引起多个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肥胖患者伴随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导致房颤的机制也比较复杂,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可直接导致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而上述疾病可以间接增加房颤发病的风险。其机制是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患者由于夜间睡眠欠佳,交感神经容易出现兴奋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

直接作用是肥胖引起的炎性反应、异常心肌能量代谢、心房脂肪沉积等因素导致房颤的发生[4]。


肥胖影响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疗效

  • 国外一项109例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经过多因素分析,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比,只有肥胖是消融手术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否治疗肥胖能改善房颤导管消融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5]。

  • 一项Meta分析共入选2,358例患者,BMI升高患者相对正常BMI患者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增加3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与体重正常组比较,超重组术后房颤复发率增加27%,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增加12%房颤复率[6]。

综上所述肥胖会增加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复发。


治疗

高脂饮食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脂联素下调,从而促进脂肪细胞因子分泌致心房重构,因此低脂饮食和减肥可降低房颤风险[7]。

国内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及中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肥胖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房颤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1]。

这些研究提示了房颤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有望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附:肥胖

1. 定义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2. 分类

目前最常用的公认标准是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 消瘦:体重指数<18.5

  • 正常:体重指数= 18.5 – 23.9

  • 超重:体重指数= 24 – 27.9

  • 肥胖:体重指数≥28

标准体重计算法

  • 身高<155cm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 身高为155cm以上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按照上述标准肥胖又可分为:

  • 轻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

  • 中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1%-50%;

  • 重度: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0%。


— —今日直播安排— —

主题1:【零基础学介入】第一期:桡动脉的解剖及穿刺心得

讲师:孔令秋
直播时间:19:30-20:30
如何观看:好医术APP

主题2:【TAVR学习班】TAVR适应症的变迁 —聚焦特殊类型的TAVR技术

讲师:周达新
直播时间:20:00-21:00
如何观看:好医术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直播专区)

参考文献
[1]胡竹君,胡晓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及中度有氧运动对肥胖伴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中国现代应用医药学,2019,36(12):1541-1545
[2]刘莉(译),叶鹏(审校),一般人群中腹型肥胖和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9):830
[3]刘莉(译),叶鹏(摘、审校),遗传性肥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25(2):110
[4]胡龙才,蔡天晶,金陵应等,肥胖患者伴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33(6):526-528
[5]Chilukuri K,Dalal D,Gadrey S,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ing the roleof obesity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for outcomes after catheter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10,21(5):521-5.
[6]苑洪涛,王玉堂,肥胖与心房颤动,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6):859-862
[7]李雪博,李昌海,王孝锋等,心外膜脂肪组织、肥胖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0,36(2):193-195


作者介绍:

林明宽

三亚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林明宽,三亚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广东医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医药导报的审稿专家。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常委,海南省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