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四地闲夫 2020-04-09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兵分三路发动了南中平定战,当年10月战斗结束。这场战役,发生在刘备白帝城托孤(223年)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227年)前,是一场承上启下的内部战役。这场战役之所以被称为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军事救赎之战。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其一,南中之战时的国际环境。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10月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后,孙吴,这两个曾经的亲密盟友,开始刀刃相向。并先后爆发了夷陵之战、永安保卫战等大小战役数十场。曾经互信的彼此,此时互信早已荡然无存。特别是东吴孙权,作为夷陵之战的巨大胜利者,既守卫了荆州,彻底断绝蜀汉帝国染指荆州的意图,又气死刘备,大有剿灭蜀汉,一统南方之势。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其二,东吴通过南中地区,蚕食蜀汉政权。为进一步打击蜀汉的势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东吴分三步开始了对南中地区的蚕食。第一,通过唆使南中叛乱,在蜀汉政权后背安插了一枚巨大的钉子钉子,而南中大姓雍闿,亦投桃报李杀益州郡(今云南晋宁)太守正昂,又缚送继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第二,孙权任命雍闿为永昌(今云南西部、缅甸北部)太守,互为声援,为叛乱做准备。第三,派刘阐到交州边境,准备接管益州郡,为雍闿提供必要军事支持,及法理基础。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其三,为即将开始的北伐战争提供必要的军事基础。经过夷陵之败,蜀汉将帅凋零、军队损失殆尽,仅余的宿将老兵也基本上被安排在汉中、江州、白帝城等前线位置。新征兵源少且多无实战经验,无力提供北伐所需的强大战斗力。在此基础上,诸葛亮采取出虚名而务实策的策略,以世袭高官许以南中大族,置换大族出钱募兵,招至成都。后直接增订为,官方出金,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号无当飞军。这支部队自诸葛亮第一次北伐(227年)始,至姜维二出祁山(254年)殁,共存在27年。是蜀汉后期,能够顶住曹魏主力进攻的中坚力量。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其四,一扫夷陵之败颓势,为北伐提供经济基础。收复南中后,蜀汉朝廷上下为之一振,民心和军心快速恢复,丞相诸葛亮的个人威望也在此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下一步北伐,已再无人可以阻拦。同时,南中地区再次成为了蜀汉政权的坚定后方,蜀汉政权也终于摆脱了自夷陵之败后,国内资源枯竭的窘状。自此之后,每逢战事,蜀汉政权便从南中地区调兵运粮,特别是将当地生产的金、银等矿物,以及耕牛、战马等经济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蜀中,既增强了蜀汉在与孙吴、曹魏通商的经济实力,也有力解决了北伐战争所需的资源问题。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其五,夯实经济基础,提振蜀汉国力。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即派蜀中能工巧匠前往南中,教化当地部族兴修水利堤坝,使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垦农田,积极提升农业生产力,同时,传授织锦和其他手工技艺。并通过统一货币及修复南中通往蜀中的道路,进一步提夯实了南中的经济基础,提振了蜀汉经济。

南中平定战,一场蜀汉承上启下的救赎之战

通过这场战役,蜀汉政权一扫夷陵惨败的颓势,既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还大大提升了诸葛亮的个人威望,同时,它还深刻改变了后诸葛亮时期,蜀汉的整体国运走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