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肠道间质瘤最新研究进展

 三毛99 2020-04-09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胃肠道间质瘤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直肠是胃肠间质瘤的第三常见部位,但其特殊的部位和生物学行为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重视。

直肠胃肠道间质瘤起病隐匿,肿瘤早期一般没有特异性症状。多个临床研究均提示,倾向于局部复发的生物学行为有别于其他部位胃肠道间质瘤。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胃肠道间质瘤病人20-30%是恶性的,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贲门部胃肠道间质瘤吞咽不适、吞咽困难症状也很常见。部分病人因溃疡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出现腹水,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

目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与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α,PDGFRA)等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为散发病例,少数患者可有家族史。另有研究表明,全身性炎症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是全身炎症评价指标和肿瘤复发的一项预测因子,高水平的NLR与多种肿瘤的预后不良有关。有研究发现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与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Kijima等发现血浆FIB和NLR联合形成一个指标与食管癌预后密切相关。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最新欧美指南均推荐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行3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但对于中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治疗却无明确建议。2011年和2013年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中均推荐中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至少行1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然而,胃来源的中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能否真正从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获益仍不明确。相关研究通过对胃中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此类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93例中危胃间质瘤患者均取得完整切除,术后42例患者(45%)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中位辅助治疗时间为12(6~72)个月。80例患者(86%)获得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6(6~120)个月,全组1、3、5年总体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1.5%、8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核分裂象(P=0.040, RR=6.078,95%CI:0.541~68.274)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36, RR=6.102,95%CI:0.782~47.632)是影响本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对于核分裂象>2/50 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改善预后。其他相关研究表明,,全身性炎症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是全身炎症评价指标和肿瘤复发的一项预测因子,高水平的NLR与多种肿瘤的预后不良有关。有研究发现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与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Kijima等发现血浆FIB和NLR联合形成一个指标与食管癌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FIB-NLR作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s,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标志物的临床适用性。核分裂象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影响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核分裂象>2/50 HPF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3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需强调术后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胃肠道间质瘤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尚有争议,相关临床病例显示,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瘢痕疙瘩增生,可能是由于服药后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增强导致瘢痕疙瘩增殖。然而,伊马替尼也可能通过抑制TGF-β、PDGFa信号通路,上调IFN-γ抑制瘢痕疙瘩增殖。对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导致该患者瘢痕疙瘩增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Metasta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胃肠道间质瘤) to the Skin under Imatinib Therapy: Here is the 胃肠道间质瘤 of It! https://www./article/S0016-5085(18)31502-6/fulltext

2. Epigenomic Landscape, Spatial Con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Regulatory Elements of the PDGFRA-Kit Locus in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and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胃肠道间质瘤) Cellshttps://www./article/S0016-5085(18)30914-4/pdf

3. 周永建, 郑伟军, 林国生.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并瘢痕疙瘩增生一例 [J/CD] .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8( 3 ): 301-303.

4. 张鹏, 曾祥宇, 王心吉, 等.  中危胃间质瘤的预后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 1 ): 1-4.

5. 张信华. 直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 [J/CD] .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8( 3 ): 227-230.

6. 孙杨承, 郑松, 陆一丹. 家族性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消化杂志,2019,39( 3 ): 207-209.

7. 叶陈敏, 易永东, 沈雷斌, 等.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对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判断价值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 4 ): 319-322.

8. 纪莉, 王璐, 钱东华. 胃肠道间质瘤肺转移一例 [J] .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9,46( 2 ): 124-126.




医学论坛网肿瘤

cmt-z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