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寒胃痛

 jxydgswyj 2020-04-09
    吴佩衡医案

      徐某,男,年四旬余。患心胃痛症已20余年(这么长时间!),病情日渐增剧,形体消瘦,胸膈痞胀作痛,两胁满闷不舒,脘腹灼痛(卫评:很多大夫见病人叙述热痛,即认为是热证,大错)痛极则彻于胸背,固定不移,从心下至脐腹隆起板硬如石,(卫评:好家伙,实证如此,也是罕见)按之亦痛,腰背如负薄冰,懔懔而寒。(卫评:一派寒象,这个倒是不难辨别,难的是如何用药)时而泛酸上冲咽喉,呕吐黄绿酸苦涎水,心中嘈杂,知饥而不欲食,惟喜烫饮,饮而不多。(卫评:喜热饮,饮而不多;见此两条,寒证无疑)大便干结难解,小便短涩,手足不温,少气无力,入夜难寐。舌淡苔白滑腻,脉来沉迟。判为病久阳虚,真火内衰,阴寒内结,脾阳不运,无力以制水邪,肝郁不舒,挟寒水上逆犯胃凌心。阳虚为病之本,寒水泛滥为病之标,法当扶阳温散寒水之邪治之,先拟乌梅丸方1剂,疼痛稍减,呕吐酸苦水已少。认为病根深固,非大剂辛温不可。但“多年临床体验,此证每于服药之后,或见脘腹增痛,或吐酸、便泻,小便色赤而浊等征象,可一时有所表露,此乃药与病相攻,驱邪之兆,若药能胜病,犹兵能胜敌,倘畏惧不专,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也,何以客服!古云:“若药不暝眩,厥疾弗廖””。(卫评:此理非亲自临床,怎可断其真伪)吴氏将此理告于病者,令其有思想准备。遂以大剂吴茱萸四逆汤加味治之:
      附子150克,吴茱萸18克,干姜60克,肉桂18克(研末,泡水兑入),丁香5克,茯苓30克,白胡椒3克(研末,兑服),甘草15克。
      “服药后果然1剂则痛反较增,2剂则腹中气动雷鸣,2剂则涌吐大作,突出黄绿苦水盈盂”。原方附子增至200克,连进10剂,“愈服愈见吐,痛不减反有所增之势”,但脉转缓和稍有神,仍喜滚饮而畏寒。仍照前法,再进不怠,附子用至300克,连服2剂,脘腹疼痛及痞硬顿失其半,胃逆作酸已减少。继续调理十数余剂而愈,体健如常。(卫评:服药后疼痛反剧,有几人能坚持用药?!但患者仍喜滚饮,畏寒,其寒证无疑。故可放胆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