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彝罍瓿:你们要的生僻字酒器篇 | 疑难杂字

 王炎林 2020-04-09

好久不见,“疑难杂字”栏目又回来了。在此前生僻字的较量中,我们感受过了鬲甗簋簠匜觥钅和(还记得怎么读吗)的博大精深,惊讶于文字世界神奇的同时,一些读者在留言中要求再来一场酒器生僻字的辨析大会。这不,小编带着尊彝罍瓿前来参赛了,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作为喜好品饮美酒的国度,我们不仅创造出了许多佳酿,还为之都配有精美的酒器。酒器的种类丰富,而且历史深远、造型奇特。


一、尊(zūn)


酒器之大尊,“尊”当之无愧。

商周时代,国家举行祭祀仪式,应用产生了许多大型礼器。尊,最初便以礼器的身份出现。金文中称礼器为尊彝,尊彝是祭祀礼器的泛称,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人们提到尊便离不开彝的原因。

尊所在的地方,一定是有较高规格的大型场所,普通百姓家盛放美酒不会有如此的待遇。再加上那端庄高大的体型,给人以正式、庄严及尊贵之感,酒器大尊,当之无愧。

铜尊 山东省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尊与彝 

尊,容酒器,体型高大、端庄,盛行于商到西周,春秋后期少见,类型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等。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彝(yí),也是古代的盛酒器皿,安阳殷墟曾出土了一件彝,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偶方彝”,是因为这件彝像是两件方彝连成一体。方彝一词最早见于宋人吕大临所写的《考古图》。

妇好”青铜偶方彝 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源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那么这两件“老大哥”要怎么区分呢?

 尊 

侈口、圈足、圆方腹

最为独特鸟兽尊

商到西周正流行

 彝 

头有盖顶似房屋

下为圈足,四、八棱脊

偶遇腹部有双耳

偶方一体叫方彝

此外说到尊,不得不提鸟兽尊。鸟兽尊,就是将鸟兽的形状制作在尊上,或将尊做成鸟兽状。鸟兽的类型也很多,它们形态各异,但都非常威武,有象、牛、羊、虎、枭、凤尊等。这类型的尊在做工上都精致了许多,鸟兽的形象生动活泼,或许这也是人们对自然崇敬的一种表达。


二、罍(léi)


大型酒器的集会,自然少不了重量级的嘉宾——罍。《诗·周南·卷耳》有记载:“我姑酌彼金罍。”所谓金罍,指的就是青铜罍。

,读作(léi),罍是籀(zhòu)文,小篆写作櫑,《说文》里有解释:“櫑,龟目酒尊。”

所以,罍就是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和春秋。在先秦时期主要功用为盛酒器或礼器。

籀(zhòu)文:也称为“大篆”,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字体,是当时秦国的文字。

罍的数量不是很多,形制也比较简单,大体分为圆、方两类。敛口束颈、圆肩宽腹、圈足有两耳,有盖子,在腹部还设有一鼻环,鼻环大概是为了方便提动,毕竟罍也是有些重量的。

铜罍 山东省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罍与瓿(bù)非常相似,虽然都是大坛子,但罍却更像是精致版的瓿。

在商代早、中期,盛行酒器有尊和瓿,还没有罍的出现,而到了商代后期,大型酒器出现了罍,瓿却渐渐消失了,或许瓿就是被罍代替了。


三、瓿(bù)


,读作(bù)。你一定知道护士小姐姐手中的安瓿吧。是像坛子一样的器皿,它的本意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小瓮,流行于商代到战国时期,盛酒器,也可盛水、盛酱,或许拿来腌泡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说文》中写到:“瓿,甂也。甂,似小瓿,大口而卑。”

它的器型比较低矮,敛口、短颈、广肩、圈足,腹部圆圆鼓鼓,没有盖子。圆圆胖胖的体型,抱起来应该比较费力,从这一点上来说,瓿好像没有罍使用起来方便。

 青铜瓿  陕西省长武县碾子坡遗址出土

瓿的材质有青铜也有瓷,器物身上常常绘制有乳钉纹、云雷纹、饕餮(tāo tiè)纹等纹饰,有的器物有耳,有的则没有,两个耳朵经常做成兽头的形状。

到了汉代,瓿的体型渐渐变得高大了起来,从制作上来看也没有商代那样精细,材质也更加普通,瓿似乎走进了平民的生活,从礼器转向普通用具。


四、结语


在第二期“疑难杂字”栏目中我们曾提到了酒器中的觥与钅和,大家还记得怎么读吗?酒器中的生僻字多如牛毛,今日小试,不妨喝了这美酒,将尊彝罍瓿收入囊中吧。下期疑难杂字,你们还想了解哪一方面的生僻字,留言告诉小编吧~

参考文献

1、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 疑难杂字前三期回顾 -

查看文章请戳上图

作者 | 陶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