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兔毛川和武州川通道的战略地位

 9tx22v工人 2020-04-10

在山西北部,为著名的大同盆地。大同盆地不仅以出产优质的煤炭而闻名,在古代时,由于其地处游牧和农耕的过渡地带,成为中国北部著名的军事重镇。历史时期,由大同盆地越雁门关,顺汾河河谷而下,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因此,大同盆地有“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之称。

兔毛川和武州川通道的战略地位

在大同的东北,和大同隔山相望的,便是著名的河套平原。自古以来,河套平原便是游牧民族的游牧地。早在秦代时,河套平原就为匈奴所据。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保障都城咸阳的安全,秦始皇便派大军蒙恬30万北击匈奴,占领河南地,并设九原郡。自秦始皇死后不久,秦朝便土崩瓦解,天下大乱。当是时,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而自立,统一匈奴,然后东击东胡,向西驱逐月氏,占据河西走廊,向南收复了被蒙恬夺取的河南地。于是,河套地区便成了其核心地区。后来刘邦击败项羽,韩王信在大同地区造反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于是刘邦便亲自率军32万,迎击匈奴。然而,由于刘邦轻敌冒进,被匈奴围于白登。据《史记》记载,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场面极其的壮观。而此时,中原地区经过长期战乱,已经非常的凋敝,连汉高祖刘邦想要乘坐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其他的将相就更别说了,有的都乘牛车去上朝。迫于双方实力,刘邦便向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

由此,我们就不禁会问,匈奴对大同盆地用兵,是通过那条通道而来的。

兔毛川和武州川通道的战略地位

其实,这条通道就是由大同经十里河谷到左云、右玉,然后顺苍头河谷而下,经杀虎口进入浑河河谷,再经九龙沟而到和林格尔县,从而到河套地区。这条通道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西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并在今右玉县境设雁门郡,治所善无城(今右玉县城),左云设武州塞。汉代时,汉武帝图谋反击匈奴,用王恢之计,意图将匈奴引诱到马邑(今朔州),将其围歼,军臣单于便是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

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灭掉后燕政权,解决东部的威胁后,便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北魏便入参合口,出武州川(今十里河谷),移都平城(今大同),以便于经营太行山东部的后燕国地,十里河谷和苍头河谷变得非常的繁荣,沿途使者和商团连绵不断。此道不仅是军事要道,也是文化传播的大动脉。北魏是一个佛教非常盛行的时代,很多天竺和西域的高僧都是通过此道来到平城。而北魏的统治者也都笃信佛教,于是便在武州(周)山凿有众多的石窟,此即著名的云冈石窟。

在唐代时,唐帝国在右玉设有静边军以扼守此道,此道一度关系到唐帝国的存亡。“安史之乱”爆发后,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率军从今宁夏灵武出发,向东经河套行军到达振武军(今和林格尔),击败入寇的安禄山骁将高秀岩,然后趁势一举攻占河东战略要塞静边军(今右玉),并乘胜追击,向东进围云中(今大同),向南收复马邑(今朔州)。此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唐军开辟了一幅全新的战线。唐军可由河套地区通往大同,进而向东经居庸关威胁叛军巢穴北京小平原,或者南下太原出井陉关,拦腰截断太行山东走廊,斩断所谓的“常山蛇势”,叛军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长驱南下而无后顾之忧。

到了明初,为将北元彻底逐出河套,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区域设东胜卫(今托克托县),并在此道沿线设云川卫(和林格尔附近)、玉林卫(今榆林城村附近)、大同左卫(今左云)、大同右卫(今右卫镇)以联络东胜卫。东胜卫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其地处黑河入黄河的河口附近,上有河套地区重要的津渡君子津,实际上控制黄河和黑河这两条重要的水道,且又可由此渡君子津而到鄂尔多斯高原,固为河套平原的交通枢纽,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但是,东胜卫地处平原,孤悬塞外,难以据守,随着蒙古力量的逐渐恢复,东胜卫势必沦陷。不久后,明成祖朱棣遂以东胜卫旷绝难守而将其内迁。明廷撤销东胜卫后,蒙古遂入河套,河套地区成为蒙古南下的基地。蒙古大规模侵明,多走此道。公元1557年,俺答之子辛爱的小妾桃松寨与辛爱的部下私通而被发觉。桃松寨怕被问罪杀头,就私自出逃投奔了明朝。于是,蒙古鞑靼部以此为借口,从兔毛川(苍头河谷)大举南下,重重包围了大同右卫(今右卫镇),并深入雁门关,京师震动。为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危机,明廷又加强了此通道的防御,在大同左、右两卫之间设红土、牛心、云阳等堡,以备往来接济,在牛心山上设牛心烟墩以为警戒。

兔毛川和武州川通道的战略地位

杀虎口为扼守此道的重要据点。杀虎口,也称西口,古称参合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的杀虎口村,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地形十分险峻,自古便是大同到河套的必经之地。早在唐朝时,此处称白狼关,宋朝称牙狼关,在明代时,当明廷放弃河套地区后,蒙古部复入河套,明帝国北部边境就不得安宁,而苍头河谷便是蒙古入寇的主要通道。为了抵御蒙古南侵,明军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 杀胡口地当苍头河河谷孔道隘口,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杀胡)堡逼近寇巢兔老河(今苍头河),直通塞外,川流平衍,便于长驱,往往由此入犯。”

到了清代时,杀虎口为京师连接河套,以通新疆的重要关口。每当新疆动乱之时,杀虎口为清军西征的必经之地。此时,在经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后,全国人口已经有了爆炸性的增长,人地矛盾非常的尖锐。清廷为保护蒙古族传统游牧经济,维护长期以来形成的“满蒙联姻”的统治基础,对河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禁止内陆汉人进入河套地区。但是由于内陆人口增长以及贫穷,土地匮乏等因素,内陆汉人不顾严酷的法律,冒险经杀虎口越过长城,进入河套地区谋生。这就是清代著名的“走西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