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一个世界-精神/心理病人的世界

 豆豆的小小世界 2020-04-10

(这是病人们的歌单里的一首,还蛮好听的。)

【这篇文章我之前发过,但是因为自己神经太过大条,所以有一些措辞并不合适,感谢我的学新媒体的好朋友提醒我。虽然读者不多,我也不愿意传递任何可能引起误会的东西。另外,文中记录的故事我都进行了一些加工。其实有时候我并不能分得清,哪些情况算是违反保密规定了?】

为期6周的医院见习已经结束。但,这段经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这里面有震惊、有害怕、有感动、有温暖、有领悟。很多次我想写下一点什么,但又无法动笔,我不知道为何。

现在我也是很慵懒的,挣扎着写还是不写。我知道,那个世界,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陌生,所以需要了解,我暂且用一些片段将它们呈现出来的。

害怕

进病房之前,医生和老师们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病区里要结伴而行。不是说病人们危险,只是罹患精神类疾病的人在发病时,很多行为可能并不是受自己完全控制,甚至是不自知的。第一次进的病区就是最严重的病区,里面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我们跟着带教老师走进病区,迎面就是一群穿着病号服的女人们。我不太敢直接看她们,因为不知道我的一个眼神,会被她们解读成什么。但我还是一眼瞄到人群中的年轻女性很多,我的心里叫到,天呐,怎么这么多年轻的女孩,虽然书上早就写到,精神分裂症起病青春期或者成年早期,但书是书,现实是现实,你看到她们的样子,还是会惊着,觉惋惜。我们跟着医生,小心地穿过病人们。我虽不看她们,但也感觉得到她们的目光,她们的看是不掩饰的。进了病房,医生们和病人交流,我们站着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在病房靠里的一侧,医生坐在一个病人的旁边,和她聊天。我们围着,我的位置刚好是最外面的。我瞄了一下房间的另一侧,很空,有两个病人,其中一个站在窗户下面活动。我一边听医生问诊,一边留一只眼睛看着四周。我发觉那个靠窗的病人不断朝我们这个方向走来,双臂还活动着,越来越近,就要挨着我的背了。那一瞬间,我明显感到非常紧张,我害怕她会打我,还好,她转个身又朝窗户走去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而不是学到,精神科病人和其他病人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不过害怕可能也只是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后面的日子,我就没有那么紧张了,也开始敢看着她们,也开始对她们笑一笑。

感动

大夫坐在病人身边,握着她的手,和她交谈。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内心是有所触动的。在我有限的经验里,很多人对精神病人是避之不及的,甚至内心可能还有厌恶,鄙视。但,医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她们只是病人,是需要帮助的人。再后面,有看到医生们在查房问诊时,帮助病人整理凌乱的头发,帮助她们整理一下盖着的被子,等等。这些自然的举动,就像是亲人,或者家人,让人觉得亲切。(我有点后悔没有在感动的瞬间把这种感受记下来,现在再写,已完全无法描绘了。)

温暖

一天,我们跟着查房,一群穿白大褂的人围着一个小姑娘,主治大夫和小姑娘一问一答,小姑娘答的慢一点,或者有时候直接沉默。这时,对面床上坐着的小姑娘,她抱着一个洋娃娃,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或许,她觉得那个小姑娘有点害怕,所以过来陪着她。护士跟抱洋娃娃的小姑娘说,医生正在查房,请她在一边等着。我在病区里看到过两个都穿着病号服的小姑娘抱在一起,其中一个拍着一个的背,不停地安慰她。也看到过穿着病号服的病人和即将出院的已经换好自己衣服的病人之间的拥抱。对,我说的温暖,就是因为疾病而相聚的人,她们之间建立起的友谊,以及所给与彼此的支持和鼓励

照顾

有些病人请了护工,或者叫其他什么称呼,总之就是照顾她的。很清楚的记得,一个抑郁的女孩有天心情很不好,不吃饭,头发很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后来医生查房,照顾她的阿姨把她扶起来。医生和她聊了几句,事实上,是医生问她,她不说话。医生轻轻叮嘱她,让她先休息,想和她说话的时候,再来找她,然后就去查其他病人了。这时,阿姨轻轻地帮她把眼前掉落的头发别在耳朵后面,没想到,小姑娘,突然大声吼道,别碰我。吓得阿姨赶紧缩回手,站在她旁边,不知所措。接着来了一位有经验的护士,让阿姨端来一些早点,有粥,鸡蛋,牛奶。两个人一起喂女孩,女孩不动。我看得出,她们的耐心正在被一点一点消磨,每一次她们被拒绝时,都会停下来一分钟左右,然后继续轻声劝着,可能女孩真的处于极度抑郁状态,完全无动于衷。再后来,我看护士和阿姨两个人一起给她喂水,一个人帮忙缕起她眼前的头发,扶着她的头,一个人小心地拿着水壶喂水,女该不喝。试了几次之后,她们暂时放弃了,说等会再试,让她先休息一会。说完护士便走了,我看见阿姨非常小心地扶着小姑娘,让她慢慢躺下,盖好被子,帮她缕好头发,对她说,阿姨最喜欢你了。我一边感慨着疾病的魔力,它能让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连水都喝不了,一边感动着人性的善良。或许在一个完全无助,被心魔折磨的不成人样的人面前,大部分人都会被激发出爱的本能,想去爱她,照顾她,轻轻和她说话,即便这种照顾是因为工作关系建立的。突然想,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能够这样的关心你,照顾你,对你说,阿姨(或者妈妈,爸爸,姐姐,伴侣)最喜欢你了,那我们的病人是不是会少很多?

霸气

你这病我们能治,能治

真的吗,大夫,能治么?

能治,不是什么大问题,你只要配合我们就行。

这是发生在查房时的一段小小的对话。病人来自外省,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觉得自己完了,但主管医生在问诊后,笑着对她说,能治!就是前面那句话,用一种非常坚定和自信的口气。我看到低着头的病人抬起头,好像不能相信,经过医生再三肯定后,露出了一点笑容。旁边的我也笑了,我觉得这位朴素的女医生非常酷,就像个英雄,她的这种坚定的自信很打动我,当然她的自信源于她精湛的专业技术,以及她温和的为人(我观察到的)。我当时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非常坚定地跟来访者讲,你的问题能解决,那该多好。很多时候,医生的自信,专业,技术,真的会给病人本身传递出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牵挂

短暂的相处,甚至都没有什么交流,但是,我知道,我的内心深处在祝福着她们,我希望她们能够早日走出阴霾,重见阳光,获得内心的安宁。我想起罗杰斯曾将人的成长比喻成幼芽的成长,他说,有些幼芽的发育是异常的、徒劳的,它们永远不会长成植物,也不会成熟,但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它们依然尽力去实现自己。即使生命无法繁茂,也不会放弃。我们的病人何尝不是这样,她们勇敢、坚强,当你看她们的病历时,你能看到她们的努力、她们的挣扎,她们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自己过不去的困难,我相信,在众人的帮助下,她们一定会熬过去!我知道会这样的!

穿白大褂的日子结束了,可能此生都不会再有。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有关感动、温暖、霸气、照顾的记忆,这些真心的牵挂必将越变越淡。但,无论何时,只要我翻到这里,我会想起她们。医院的病人、医生,医院的一切给我上了深刻又生动的一课,关于人性的善,关于人生的苦。

给我们普通人

病房里还有一些事情让我很有感触。

在我们轮转的最后一个病区,每天早上都有大约一个小时,病人们要跟着护士先做做一些健身运动。接着要么一起唱歌,要么一起画画、一起写毛笔字、一起折纸,一周五天,轮流着。我记得,那次我们正跟着医生查房,突然听到一阵歌声,“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我很好奇,查完房便出来看,原来是一个护师带着一群病人在唱歌,护师旁边是一个跳广场舞用的音箱,病人们手里是打印好的歌本,我找了个座位坐下,旁边的病人将她的歌本往我这边挪了挪,我们一起看着,一起唱歌,第一次和她们这样唱歌,我差点留下眼泪,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楚。歌本上的歌都是一些比较励志,流传较广的歌,除了刚刚那首,还有感恩的心,明天会更好,奔跑,从头再来等等。歌,歌词,唱歌的人,凑在一起,与众不同。我唱的是歌,她们呢,每一句歌词都是她们与内心痛苦、疾病的对抗,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盼望,都是对这人生,对这境遇的呐喊。唱歌期间,护师会偶尔说上一些鼓励的话语,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生活,也会让大家和旁边的人握握手,笑一下。和病人们唱歌大概是我在医院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当然,我也和她们一起学折纸,彩色的纸一叠一碟,方方正正,在护士的耐心教导下,我们一群人跟着折,不会的时候,还可以互相问问。

哦,对了,一个年纪很小的病人还教我折了玫瑰花,中间有一步我怎么都学不会,她直接帮我弄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在病房看到她时,便记住了她,因为她看起来真的很小,就像个中学生,很可爱。我很想去问问她是因为什么住院的,但是我没去,当我们眼神交汇时,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笑。后来,我依然不知道她到底怎么了,但走的时候,我给她打了招呼,谢谢她教我折玫瑰,也给她加油打气,祝她早日康复。她笑着说好,还说,你第一次见我,就给我笑那一瞬间,我觉得笑容是这世界上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在与病人们一起做操、唱歌、画画、折纸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感觉,在如今的快节奏的社会,大家肩负着各种担子,很多人没时间休息,没时间唱歌,没时间运动,可能有点时间又躺在床上抱着手机,我们被生活逼迫到忘记了自我照顾和休息,忘记了唱歌,画画,运动,这些在我们小时候最爱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每天或者每周抽点时间留给自己,去唱歌、画画、折纸,去当一当孩子,让自己沉浸进去,休息、享受、快乐一下。

(所有的画都是病人们画的、制作的,那朵玫瑰花是一个小女孩教我折的。事实上,病人们就像是我们周围的人,她们和我们一样,品质、能力、才艺、学历,一样不缺。)

我愿自己,不忘初心,不断拼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