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英语启蒙,用对方法比上兴趣班更有效

 咩咩羔 2020-04-10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外语学习,早早就给孩子安排上了英语启蒙,双语幼儿园、英语兴趣班、线上外教老师辅导......一个也不落下。
可是,在经历了孩子几年的英语启蒙后,家长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为什么几年过去了,孩子还是只能说几句简单的句子,说好的英语思维呢?说好的口语自由呢?英语启蒙的效果跟想象的好像不太一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别人家那些“英语牛娃”到底是怎么培养的呢?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孩子都走在“二语习得”的路上。用对了方法可能比盲目让孩子上兴趣班更有效,快看看“二语习得”是怎么做的吧~
什么是“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其实就是第二语言习得,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是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教授史蒂芬·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
他认为“习得”和“学得”是不同的:
“习得”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是自然交际的结果,例如孩子对母语的学习便是这样的过程。“学得”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加上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来掌握语言。通过“习得”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就像我们的孩子,我们从来没有给他们上过课,他们就自然学会了说话;我们更没有教他们中文的语法,但他们的句子结构完全符合语法规则。这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语言习得过程。
而通过“学得”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比如有的孩子虽然能在书面英语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自如地用英语和别人沟通。

如何高效开启英语启蒙?
看到这里,相信爸爸妈妈们对“二语习得”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通过“习得”的方式来进行英语启蒙呢?爸爸妈妈们要掌握下面 5 个原则。
注重无意识的“习得”活动
根据上面我们说的“习得”和“学得”的不同,建议爸爸妈妈们不要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习教材、做练习题和考试中,地进行这样有意识的“学得”活动,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可以多花一些精力在坚持听英语故事、读原版读物这样的无意识“习得”活动中,孩子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会更自如。
输入要遵循“i+1”可理解性原则
语言要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因此输入是很重要的。输入首先就要保证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
孩子的输入还要遵循“i+1”的规则。“i”代表孩子现有的水平,是孩子的舒适区。“+1”就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加一点新知识,这个“1”就是孩子的学习区。如果加的不是 1,是 2、3、4,甚至更多,那么就进入了孩子的恐慌区,未知太多。如果不加 1,就会永远待在舒适区,无法获得新知识。
因此,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要循序渐进,在保证给孩子的输入是可理解性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学习区

“学得”也不是一无是处
人们在语言的运用中会注意、、纠正语言的形式——很明显,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由“学得”来完成,在二语学习中叫做“监控”。
这意味着,虽然“习得”很好,但是某些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学得”的协助。
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当然要重“习得”,轻“学得”。但是对于大孩子,自身的理解力和学习力是很强的,“学得”会助推“习得”,让孩子能快速步入更高的语言习得阶段。
比如基础生活用词,小孩子“习得”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接触同一个词才能慢慢掌握,而大孩子却可以快速“学得”;再比如写作,大孩子可以通过“学得”语法规则,更好地规范句子结构,完善表达。
尊重孩子的沉默期
输出是很多家长关注的,学语言要的不就是开口说和沟通嘛。
但是,我们要关注孩子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阶段是不能输出的,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叫做“沉默期”,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不等
就像孩子们从出生到会喊出第一声的爸爸或妈妈,也是经历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所以爸爸妈妈们要尊重孩子的沉默期,这段时间他可能正在集中“输入”学习,不要严苛要求他一开始就会大声跟唱或者跟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的脑袋里都像装着一个情感过滤器,他们喜欢的东西会吸收很快,而不喜欢的则会关上通道。这就是俗话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要多多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让孩子接触英文的动画片、绘本、儿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产生兴趣,这样兴趣的小船就会载着孩子快速、愉快前进。
“习得”可以更科学地发掘孩子的语言潜力,培养他们的语言兴趣,最终走上高效的英语启蒙道路。当然,这并不是说“习得”就是一条语言学习的捷径,孩子的英语学习还是需要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和高频的场景接触,这些都是“习得”必经的过程哦,加油吧,爸爸妈妈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