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名字是根据族谱取的吗?你家还有族谱吗?

 粤海画苑 2020-04-10

从商周到汉代,族谱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证明血统、辨别世系,同时,又是权力和财产继承的依据。进入魏晋南北朝的门阀社会后,族谱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强,族谱的主要作用是证明门第,做官以至婚姻嫁娶,社会交往都是以族谱为依据,族谱已由家族文献转而成为一种政治工具。隋唐两代,取士多由科举,族谱在选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增大。

宋代以后,取士、婚嫁不看重门第,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升降变迁也很频繁,族谱的政治作用基本消失,编修族谱成为家族内部的事情,族谱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宋元明清几代族谱的纂修主要是为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尊祖、敬宗、睦族、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族谱的教育功能增强,族谱中大量出现家族祖先的善举恩荣和各种家训、家箴,对于传播伦理、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一定的作用。因而,族谱的纂修无论是唐代以前还是宋代以后,往往都得到政治的支持和鼓励。

你的名字是根据族谱取的吗?你家还有族谱吗?

现在残留在民间的族谱文化,大多数源于宋代,是宋代理学家们反思门阀家族的覆灭,追溯上古宗法制而还原出来的一种制度。大致框架与西周封建宗法制相同,讲究血缘嫡庶,以血缘亲疏确定尊卑继承,同时注重血浓于水、同气连枝等思想,有助于乡村社会的稳定。

通俗点说,族谱其实有些类似学校班级名单,家族祠堂会定期修订,而为了区分世代,(相当于学校名单区分年级,同校毕业生互通年级即可知道谁是学长。)会编制一段排谱文字,典型的就是明代皇室排谱,取名一般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为姓氏,第二个字即为排谱字,第三个字才是名字。这样的好处是,两个同族之人,即使素未谋面,只要互通姓名,便可以通过名字中间的排谱字相认是否同宗,并确定彼此的辈分高下。

你的名字是根据族谱取的吗?你家还有族谱吗?

这种宗法制从宋代延续至明代,已经遍布全国,社会上没有不入宗谱之人,即使是乞丐也能辨别其血缘归属。到了清末,曾国藩又利用这种宗法制与保甲制相结合,收效极佳,后来对农村土地革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遂遭到彻底清算,连已经死去数十年的曾国藩也不能幸免,例如《四部丛刊》中的曾国藩著作遭到撤毁。现在已经基本消灭殆尽,仅存残余而已。

所以到了如今,虽然口耳相传,有些姓氏的人也知道本家辈分排谱字表,并按照惯例取名时置于名字之中,也不乏在人生中偶然相遇同宗之人时的惊讶与喜悦。然而由于宗族祠堂已经不存,更无族谱名册的统计编列,因此这种无源之水,注定难以长久维持。

你的名字是根据族谱取的吗?你家还有族谱吗?

恐怕不出百年,族谱很有可能归于历史陈迹,仅供未来的历史学家唏嘘凭吊而已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