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聊天?五个练习锻炼你的说话技巧,培养好人缘

 晓成NP 2020-04-10

从小妈妈都会对我们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因为他们会伤害你,但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们得先了解它是在什么时空背景下说出来的,这得追溯到原始人的时代。当时食物非常有限,“自己人”都吃不够了,根本不可能再分给其他人。所以除了“我们”以外的的陌生人,都是“敌人”,一不小心,“他们”就会把食物抢走,这才需要警戒陌生人。

到了现代,先不说犯罪的成本相对以前非常高,我们可以从别人手上抢到的利益,也不像以前那样诱人。以前抢别人虽然有可能被打死,但不抢会饿死,既然两边都是死,自然得搏一搏。现在坏人虽然依旧存在,但好人的比例更多,如果因为一部分人,就放弃认识更多人的机会,无疑是非常可惜的。

为了亲自体验跟陌生人聊天会发生什么事,《每一天的街头冒险》的作者绮欧.史塔克(Kio Stark)放下默认立场,主动接触陌生人,却意外的发现与陌生人相处,如果话不投机,就直接说再见,所以不会有平时“担心说错话”的心理负担;同时,许多发自内心的故事和心有灵犀的接触,也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

为了鼓励更多人主动接触陌生人,她统整出五个练习,希望每个人都能轻松与陌生人聊天:

1. 看人:仔细观察,从细节找出“话题”

带上一本笔记本,跑到不容易遇到熟人,又可以逗留、悠闲观察人的地方,像公园、咖啡厅、广场,坐下来,好好观察各式各样的人。

首先试着形容周遭的环境,你在哪?这里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这个场地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会做哪些感觉跟场地不搭的事?哪些人会来这里?记录人们的长相、穿着、做哪些事与不做哪些事、大家如何互动。

如果人很多,也可以聚焦观察几个人就好,写下那些你觉得可能有值得发掘故事的陌生人,并附注这样想的原因。例如,你认为某个人很有自信、很有钱、无家可归,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因为他们的姿势、肤色,还是穿着?试着了解自己的假设从何而来。

仔细记录这些问题,它们会变成以后你遇见陌生人的开场白和话题,甚至让你称赞的更具体,使人更愿意跟你聊天。

2. 眼神接触:排除“不想跟你聊天的人”

有的人不敢跟陌生人交谈,是因为担心打扰、侵犯到别人。不知道要怎么传达“自己是愿意交流”,也不知道该怎么确定对方也愿意交谈。

其实,只要看对方的“眼睛”就好。知名社会学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的研究指出,一个人如果愿意互动,他会在两人走向彼此时,把目光短暂移到潜在的互动对象上,然后暂时停留。这个凝视本身传达了两个意思:“你是友善的人吗?我是。”

了解后就是开始练习,选一个人多的地方走走,像是有小径的公园。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空间,走路时间至少要五到十分钟,然后和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打招呼。试着看对方的眼镜,他们没听见或忽略你也没关系,把它当作热身就好。

仔细观察每一次微小互动过程中的关系变化。这样的实验会让你在公开场合的行为看起来有点古怪,所以要特别注意别人的反应。有的人可能感觉不自在,但因为你一直在行走,这种尴尬彼此都只会经历一下下,所以尽情尝试吧。

了解别人的反应,像是微笑、大笑,吓到?还是看起来很尴尬?累积经验后,就能在任何场合找到愿意跟你交谈的陌生人搂!

3. 迷路:练习要电话,锻炼“厚脸皮”

希望你成功完成上述两步,接下来准备纸和笔,准备进入下一步。

找到一个肯跟你交流的人,跟他说你迷路了,然后询问他是否愿意帮你指引方向。如果他愿意,请对方帮你画一张地图。如果他愿意帮你画地图,就再问对方的电话号码,并跟他说如果你还是找不到目的地就可以打电话问。

这个方法有两个困难的地方,一个是地点,要慎选起点和目的地。如果目的地太容易,就不需要画地图了;如果太难解释,对话会很难继续下去。

第二则是随着智慧型手机的普及,有的陌生人可能会叫你自己查地图。你必须表现出非常需要手绘地图,或各种实际指示,才知道怎么走,或干脆说你的手机没有WIFI。

花时间画地图或写路线其实非常烦人,但这项测验就是要逐渐提高烦人的程度,来强化你的脸皮厚度。

4. 问问题:借由“私人问题”,练习“聆听”

如果你给别人机会,人们就会愿意说话。只要你聆听,他们就会开口。

这次的任务是要你想办法让陌生人卸下心防,让你问一个私人的问题。“让人卸下心防的私人问题”就是出乎预料的真实、牵涉到个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会直接打中人心,这个问题应该是不需要经过特别思考,是一般人可以立即、坦承地回答的问题。

史塔克最喜欢的问题是“你最怕什么?”有些人会说蜘蛛或老鼠,不会分享更深层的恐惧。但多数人会真实说出自己深处的害怕,害怕死亡、失败、孤独和失去亲人。这样的分享非常珍贵,你可以自己尝试看看。

方法是这样的,你可以带个录音、录影设备,或智慧型手机,说明你现在正在做实验或计画,让对方比较容易同意你问问题。接下来就是问“私人问题”拉,如果对方希望你说具体一点,就在不提供任何标准答案范例的前提下回应对方。

你的任务就是“聆听”,如果这个人很健谈,你可以继续多问点,但不要过于急躁。让对方自己填补沉默,这种瞬间,通常都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

5. 优雅脱身的艺术:“肢体动作”与“避免”眼神接触

离场可能是所有互动中最尴尬的一件事,尤其是与陌生人互动时。因为大家都希望能自然地结束对话,不要冒犯到对方。

高夫曼研究美国人的互动发现,互动中的两人距离不会少于0.45公尺,不超过1.35公尺。靠得太近,两人很难直接对话,也不知道看哪里,动作该怎么摆,让人很不自在,因而从互动中退出;靠得太远,互动又难以启动。

确实收到了,他就会终止互动,或是做好划下句号的准备。

但有些人总是少根经,所以你只能直接开口,通常只需要一个理由或是友善的说词,像是我赶时间、你知道附近哪里有厕所吗、很高兴跟你说话。这些都是合理的脱身理由,而且通常有效,你只要尽可能真诚、温暖地终止对话就好。

另外,也必须考量互动中哪一方有比较强的“抽身权”。一般来说,开启对话的人比较会有优先终结对话的权力,因为先开启对话的人,通常会有互动的理由,所以由他来终结对话会比较礼貌。

如果单纯出于好奇或友善找另一方互动,就不一定要由他终结互动。但如果主动方有明确的目的或想讨论的议题,那么理论上应该由他们来喊卡。毕竟,提问方一般会希望问题能够获得解答,所以我们通常会确保开启互动的人有达到原先的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