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明朝的卫所制度看灵山卫的建立

 涓水东 2020-04-10

一、明朝卫所制度与设立灵山卫的原因

    卫所制度是明朝重要的军事制度,在军事防御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灵山卫是山东沿海一个重要的卫,它的设立,是明朝的卫所制度与当时山东海防的需要及其在山东沿海的特殊位置的产物。

    (一)灵山卫的设立是明朝卫所的产物

    卫所制度是明代前期重要的军事制度,  “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①卫、所设置在要害之地,  “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②这是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前朝军事经验教训特别是唐朝府兵制以及自身征战建国过程中的经验创立的制度。“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全称卫指挥使司),  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干百二十人为干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成军”。③分别由指挥使、干户、百户、总旗官、小旗官等率领。灵山卫即山东沿海的一个卫,因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区别于一

般的卫,辖有前、后、左三所。前所即夏河寨备御干户所,建有城池;后所即胶州守御干户所,附于胶州城:左所在卫城内。辖墩30,边操军324名,京操军289名,守城军180名,屯田军287名。

    (二)灵山卫的建立是明朝海防的需要

    明初,倭寇对明朝东南地区频频骚扰。洪武初年,  “倭奴数掠海上,寇山东、直隶、浙东、福建沿海郡邑”。④在山东沿海,“倭兵数寇海滨,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⑤“倭无三四岁不犯登莱者”,⑥“诸贼强豪者……纠岛倭入寇”。⑦张士诚、方国珍等部残余势力不断骚扰,其余党多逃亡海上,勾结倭寇,在

沿海地区“焚居民,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⑧山东作为沿海省份之一,在洪武年间经常受到倭寇侵扰,并且是受倭寇骚扰较为严重的地区。山东半岛三面环海,与辽东半岛互为渤海门户,而且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这种地理位置使山东半岛成为中日交往的重要门户。历史上日本到中国,大多都由山东地区登陆。洪武初期,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山东成为其主要目标。诚如郑若曾在《筹海图编》中所言:  “宋以前日本入贡,自新罗以趋山东,今若入寇,必由此路。”⑨由此可见,山东是洪武初期防御倭寇的重点地区。

    “卫所既设官兵,又制有数百料大船,把橹哨船,十浆飞船儿五等,以三四月出哨,谓之大汛;七八九出哨,谓之小汛。盖倭船之来视风所向,清明后风自南来,重阳后风自北,皆不利于行故也。”⑩随着倭寇的不断侵扰,明太祖将卫所制度应用于海防,在沿海要害地区逐渐设置了各种卫所。明朝建立后,朝廷重视山东海防,为防倭抗盗,相继在山东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卫所,从全国各地调派军官、征集军士屯戍沿海地区,沿渤海、黄海海岸线设巡检司。山东海防重点是登、莱二府之地,  “山东海防,惟在登莱二郡”。11朱元璋对此特别重视,  特意调整行政区划,  以适抗倭之需。洪武九年五月,朱元璋下令改登州为府,

设蓬莱县。朱元璋认为,  “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建府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于是“侧莱州府文登、招远、莱阳三县益登州为府,  所属蓬莱县。以脊州府之昌邑、即里、高密三县补莱州府”。12明初,仅登州一府所设卫、千户所,占明代山东沿海卫所的6490

    灵山卫位于莱州府和登州府的交界地区,是在明初海防面对严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

    一、灵山卫的建城

    明朝为防范从东海来侵的倭寇,形成了沿海地区南起钦州湾钦州所,北至金州湾金州卫,排布53座卫城、103座所城的布局。这些城池虽然修建年代不同、大小不等、形式各异,但最大的特点都是其防御性。无论是选址还是城墙和城门的位置都是经过反复考虑的,都有其独特性。

    (一)卫城的选址

    “据州县分野躔次,胶州入胃一度,星日大梁。高密县亦入胃一度。灵山卫距胶州九十七里,距高密百五十里,当从胃宿分野。莱州府属邑高密、胶州、平度、即墨,其分野皆为鲁,隶徐州。灵山卫在胶州封内,西北高密,东北即墨,其分野从可知矣。

旧州志载:胶州在虚、危。固齐之分野乃属掖县、潍县、昌邑之域,不属胶州”。13从苏潜修所著的《灵山卫志》可以看出灵山卫的位置:

登莱濒海要地有三,而胶为最。胶之险    不在于胶,而在于胶之唐岛口。唐岛口在天马山南,距卫城五里,岸陡水深,不俟潮汛,舟至即可抵岸。其自淮海而来者,由西南入历唐岛而东;自辽海而来者,由东南入历唐岛而西。实海道之通衢,南北之咽喉也。14

灵山卫虽然地处比较荒凉,也没有富饶的平原,但其群山环绕,据险而设,是所处位置的扼要之地。

自元代以来,灵山卫的海防出现危机,倭寇经常来骚扰。“元至元十七年春二月壬申,伪宋刘福通遣其党毛贵帅舟师由唐岛进淮子口,乘虚袭胶,佥枢密使脱欢死之,屠掠殆尽,其祸更烈”。15所以明初因为这件事,设立了灵山卫,并且加强了防守。州县都有明显的界限,而卫所却没有。“灵山卫在胶州南封内百里之中,抱山环海,最为险要。辖望海烽墩三十、濒海城堡十二,谨详为图画,俾留心海疆者有以识其形胜云”。16

灵山卫的地理环境位置险要,西北众山环抱,东南大海旋绕。灵山岛屏列于前,长城带围于后。左边是二劳山,右面是大珠山,和江淮的水运相通,可直达北方要地,沿海位置优越,可很快到达海外。虽说只是海上的一个孤城,但却是边疆的防御要地。

    (二)卫城的布局

    洪武年间,调指挥佥事朱兴筑灵山卫城。朱兴修建的城周为三里,围墙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二尺五,东西南北各有城门,护城河深二丈五尺,宽二丈。永乐二年(1404),指挥佥事郭崇大兴土木,城池周长扩建为五里,外色为青砖,四门加城门楼,增铺所十余所。弘治元年(1488),分巡副使赵鹤令檄指挥使张某再次重修,四方设门,东日朝阳,西日阅武,南日镇海,北日承恩。经过三次营建,卫城日臻完善。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并灵山卫,归入胶州。

    灵山卫城依地势而建,北靠群山,南面大海。城中建筑布局整齐合理,将战备防御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是一座坚固的城池。

“荆棘充塞,树木丛杂,豺狼之所居,狐狸之所嗥,渔夫、樵子时或出没其间,不过一二深山野人耳。乃忽焉而立为营垒,忽焉而建为城池,阑同相望,市井嚣繁,俨然一都会矣。则见夫赳赳者,武夫也,桓桓者,将材也;人语马嘶,士卒集也:纷纷攘攘,屯军至也:驰马试剑,穿杨击毽,较艺辕门也;挥戈扬盾,金鸣鼓应,巡逻海上也。呜呼,壮矣”。17由此可见,灵山卫城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使当地的生活活跃繁荣起来。

    灵山卫城内部建筑布局非常整齐。有四个城门,街道呈十字状,整齐方正,城中有河,从北水门流入,南水门流出,汇集于城南,最后流向大海。城中各种设施齐全,政治、军事、文化的建筑交错分布。政治方面,卫署位于东街,在卫署东设有仓廒房60间, 内有大使署。在北街程家前胡同设有驻防千总署。文化方面,在东街有学宫。嘉靖十一年(1532),建敬一亭一间,万历三十三年(1605)重建明伦堂。还有嘉靖年间为赠监察御史苏林立的文林坊,嘉靖年间为江西道监察御史苏丛立的柱史坊。在城内外,有许多祭坛和庙宇。如此众多的庙宇和当地的风俗习惯及战争带来的心理阴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军事方面,在城东设有演武场,明永乐年间建将台一座、堂三间。除此之外,城内更多的是居住建筑。卫城内街巷民屋密集,建设面积大。由于明代卫所驻军实行的是以世袭制为主的制度,到明代中叶以后,卫所中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逐渐由早期官兵的子孙接替。这种世袭制使得城内人口相对稳定,宅院建设也颇具规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