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布鲁斯邓bdtcis 2020-04-1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Song of Divination 

When lived in Huangzhou Dinghui Temple

       *

By Su Shi, lived in Song Dynasty

       *

The waning moon hung on the sparse parasol tree,

The water clock stopped, then men started to keep quiet.

Who saw the lonely man came and went out alone,

Dimly discernible like a lonely shadow of a wild goose.

      *

It was frightened and suddenly started up, but looked back,

Though a deep melancholy in heart, but no one understood.

Chose all these cold branches, but refused to perch any one,

At last, it had to land on the cold lonely sandbar.

      *

我们是诗歌的国度,过去是,现在也是。过去,有《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元曲,后来,诸如清代纳兰若容的词。再近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的风光一时风头无两。到了现代,我们可以闭着眼睛说,现在已经出不了大诗人,也出不了能流传的诗。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的时代还没有过去,哪些能留下来,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

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在写诗,但很少有人再读诗。我以为,这是好事。所谓“兵家不幸,诗家幸”,“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情愿诗家不幸,国家兴旺,百姓不再苦。

如果你试着写诗,却写得不好(自己觉得不好,或别人觉得不好),那是好事。这说明,你总体上过得还不错,人生没有什么大不幸。你如果无病呻吟,写出来的诗,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又有哪一首流传下来了呢?反倒是那个陪了康熙皇帝几年,英年早逝的纳兰若容,流传下来厚厚的一本诗集,其中的情诗,广为广大青年男女喜爱。

非得人生感悟很深,才能写得出动人的诗?好像确实如此。那些才气横溢,热情过于旺盛的诗人,没几个长寿。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诗人是敏感脆弱渺小的生物,于人世间格格不入。

这世间,适合李逵张飞鲁智深这样的粗人——神经粗大的人——生活,不适合宋江林冲这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义薄云天,天下大义,敌不过张飞李逵的两板斧。过日子,就是要粗枝大叶,神经粗壮,心广天地宽。可以什么都不懂,但要懂得保命,要吃饭穿衣睡觉。至于其它,都是基本需求满足后延伸出来的。在张飞李逵面前,生活没有那么多烟火气,没有那么多扭扭捏捏。文过饰非的结果,是人性脆弱,走向败亡。创造了万邦来朝的隋唐时代,是由鲜卑人创造的。没那么多讲究,就没那么多忧愁,便没那么多可悲诉的。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海上女妖塞壬有美妙的歌喉,能引诱路过的船队变得疯狂,跳海自杀。英雄奥德赛,让人用蜡封住他的耳朵,且将他绑在桅杆上,乘船路过了这片危险的海域,完整生还。

英雄奥德赛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也需要适当捂住耳朵,屏蔽一部分信息。以研究风险著名、写了《黑天鹅》、《反脆弱》几部销书的塔勒布,在《随机致富的傻瓜》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也引用了这个希腊传说故事。作为股票交易员,他甚至信息过载的害处。每天盯着屏幕,看股票涨跌,很容易想路过有女妖塞壬的危险海域,很有可能会因为太过兴奋而变得疯狂,最后落海而死。股票市场里,不乏这样故事。

这跟诗有什么关系呢?与这些极端粗鲁或理性却异常强大的人相比,诗人都极端敏感脆弱。诗人只能是夜莺或寒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自己的哀嚎声惊吓而死。而粗鲁或理性的强人,却可以是凤凰,或许可以涅磐重生。他们可以度过任何危难时刻,却不会放弃希望。第二天,就是刷新后的重生。

非得敏感,否则无法写出观察细致入微的诗来。就算是体会孤独的心里,如果不在寂寞中沉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注意力转向了外界的繁华热闹,又怎能觉察到那种种微妙景象呢?

关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诗,有个典故。话说苏轼年过六十,被贬黄州期间,因其诗名,有位妙龄女子,对苏轼心生爱慕,想与之结成百年好合。但苏轼考虑到自己已经年迈,恐怕时日无多,便拒绝了这位妙龄女子的好意。回去后,这位妙龄女子并不死心,非苏轼不嫁。如此,相思成疾,竟然落水而死。苏轼听说了这事后,心中悲伤,便写下了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这个故事的真假,不必较真。我们只看故事传达出来的意味。像苏轼这样的才子,及至后来的大诗人,有妙龄女子爱慕,并不奇怪。这是后人加诸于苏轼这个形象上的美好传说,是一种仰慕的附加。

这首诗(或词),描述了一种寂寥的场景和人的内心。自感像一只孤独大雁的影子,在月夜里,受到惊吓,突然起飞,却依依不舍,频频回头。可惜,内心的幽怨又有谁理解呢?挑遍了所有的树枝,不肯在其中任何一根枝杈上停留。最后,不得不独自飞走,留下寂寞阴冷的沙洲(或者,孤零零地落在寂寞阴冷的沙洲上)。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这两句诗,写尽了这个场景下,人的孤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