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非仅仅是“美国式” | 王雨

 老鄧子 2020-04-11


文/王雨


如果不是因为它同时出现在奥巴马、盖茨、奥普拉等人的推荐书单上,如果不是因为它击败了两位布克奖得主、获选“2019女性小说”奖,你很可能会错过它,因为它的名字——《美国式婚姻》(An American Marriage),无论中英文,看起来都更适合作为一份社会学调研报告的标题,而不是一部小说。

书封上的故事梗概,可能会是你放弃它的第二个理由:

“罗伊和瑟莱斯蒂尔是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在他们身上可以同时看到美国梦与新南方的影子。罗伊家境普通,但年轻、有野心;瑟莱斯蒂尔出身上层阶级,是一位前途无量的艺术家。婚后一年半,他们的生活被一场出乎意料的事件割裂:罗伊被警方逮捕,获刑12年。

瑟莱斯蒂尔知道丈夫无罪。但事发之后,她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失落与不安,只好向儿时好友兼婚礼伴郎安德烈寻求安慰。她和罗伊的爱情曾是她的全部,但随着丈夫入狱的时间越来越长,她渐渐失去了对爱情的坚守。

5年后,法院的判决突然撤回,罗伊回到亚特兰大,准备与妻子重新生活。瑟莱斯蒂尔则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要放弃两人的感情,还是要重建一座失去了地基的爱情之屋?”


听起来像是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对不对?

但如果你就这样放弃了它,你可能错过的是一次非常深刻的阅读体验。奥巴马评价这部小说是“关于一件冤案对一对年轻的非裔美国夫妇造成影响的动人描绘”,但我认为,“动人描绘”的说法,大大削减了小说的锐度。是的,这是一部能让人“受伤”的小说。一位读者在亚马逊上留言:“这本书刺痛了我,以至于我几乎可以在皮肤上找到它留下的伤口。”我不知道这位读者的肤色,但只要真正读懂了这部小说,这种刺痛感首先是和肤色有关的。

这也是盖茨推荐它的首要理由。他说,“我今年(2019年)读的小说比往年多一些”,但只有这部小说进入了他的推荐书单,他称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作品”,它提醒着人们“我们的刑事司法制度可以有多么残酷——尤其是对于黑人来说”。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奋发向上的黑人男青年,罗伊认同美国“大概就是最理想的地方”了,他甚至认为“世界变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跟着变”,他计划将来教育他自己的孩子时,不会像“我爸妈总跟我提起棉花,不管是真棉花还是比喻”,而会“绝口不提拾棉花的事情”,因为他不想让“第三代罗伊坐在电影院里,一边看《星球大战》或是其他电影,一边觉得自己坐在这里吃爆米花是一种拿别人生命换来的权利”。对罗伊来说,类似《为奴十二年》那样的故事太过遥远。

但故事的发展急转而下,事情就那么突然地发生了。这里有一段细致的、让人痛彻肺腑的描述,那是瑟莱斯蒂尔在法庭上看着罗伊恸哭时的回忆:

“我的手指不停地摸着下巴上一块粗糙的皮肤,那是一道疤痕。他们破门而入之后——我记得他们是把门踹开的,但其他人都说他们是用塑料钥匙开的门,不管门是怎么开的,反正门开之后,我们就被他们从床上拽了下来。他们把罗伊拽到了停车场,我也跟了过去,想要扑过去拖住他,身上只穿着那件白色睡裙。不知是谁把我推到了地上,我的下巴磕在了人行道上,牙齿陷进了下唇里;我的睡裙也翻了上来,身体的各个部位被在场的所有人一览无遗。罗伊就在旁边的柏油路上,我差一点就能够得着他。他说了些什么,但我没能听清。我们像两块平行的墓碑,不知在地上躺了多久。”

当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可能会像瑟莱斯蒂尔那样,“躺”在历史的“柏油路”上,望着眼前的虚空,怀疑自己掉进了时间黑洞——在这之前所展现的男主人公的生活有多正常、多符合“美国梦”,这一刻就有多荒诞、多不可思议。小说靠虚构编织情节,但好的小说之所以能打动人,正在于虚构的故事比现实更加真实。历史就像一堆灰烬,看着似乎燃尽了,却又突然蹿出火苗。当病毒之前被冠以国籍或地域的定语时,我们离历史又有多远?

《美国式婚姻》如果仅止于对种族主义的声讨,那么它不会跨越种族和不同文化,成为世界十多个国家的畅销书。它之所以畅销,在于每个读者都对它讨论的主题——婚姻,拥有发言权。是的,婚姻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哪怕是不婚族,其实也是选择了一条特别的“经历”婚姻的路。另一位读者在亚马逊上留言:“我被书中第二封信弄得泪流满面,虽然我才22岁,从未结过婚。因为我心想,这个故事也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婚姻是个难题,我们总是被诸如忠诚/背叛、身体/精神、相聚/分离等问题所困扰,说到底,婚姻是人与人的相处。既然每个人是独特的个体,相处便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婚姻就像嫁接,把一根树枝接到另一棵树的树干上。”

或许有人会说,毕竟,小说中男主人公被冤入狱的情节,在生活中并不是大概率事件,是监狱隔离了爱情,熄灭了爱火。但生活中就没有“监狱”吗?两地分居固然是显而易见的分离,但一个屋檐下的各自行色匆匆何尝不是一种“分离”?哪怕是疫情期间被迫的“天长日久”,对一些人来说也可能是苦不堪言的“牢狱”生活。有人戏称目测疫情过后离婚率会上升,并非全无道理。

最近,围绕文学的作用,颇有热烈的争论。如果《美国式婚姻》讴歌了一位坚贞的妻子如何守身如玉、等待含冤入狱的丈夫归来,相信它的销量不会是现在这个惊人数字。文学的魅力,正在于它不树立虚假的英雄,不宣扬空洞的道理。它告诉你真相——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一律的和好如初。真相往往是残酷的,文学告诉你残酷的真相,是真相残酷,不是文学残酷。

罗伊在狱中给瑟莱斯蒂尔写信控诉她的离开,他说,“我是无辜的。”瑟莱斯蒂尔的回信只有一句话——“我也是无辜的”。读完这部小说,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同情无处安放,无论是对罗伊、瑟莱斯蒂尔还是对安德烈,你都既无法横加指责,又无法全盘接受。这不打紧,文学就是会让你困惑的,但那是思考后的困惑。

(刊于2020年4月6日解放日报读书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