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253万的画,经画家本人鉴定是假的,专家却称:本人说的不算 随着书画作品在市场中拍卖价格的不断攀升,仿造真迹的赝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市场上流传的名家字画,经过专业鉴定以后都被证明是假的,让高价买下赝品的收藏者欲哭无泪。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就有很多人仿造,其中拍卖了253万的油彩画《池塘》还引来了一场官司风波。 点击加载图片 2005年12月11日,苏女士在瀚海公司拍卖会上以253万拍下署名“吴冠中”的油彩画《池塘》,几年后,为了从拍卖中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苏女士决定将手中的《池塘》继续拍卖。为了确定自己手中作品的真实性,苏女士特意请了画家本人吴冠中进行鉴定。然而令苏女士没想到的是,吴冠中在看了她手里的《池塘》以后,却说那幅画不是自己画的,还亲手在画上写下了“此画非我所做,系伪作”的字样。 点击加载图片 得知自己买下假画的苏女士大失所望,她带着吴冠中题字的假画,将翰海公司和卖家萧富元告上了法庭。被告的律师辩称书画的鉴定本身就存在很强的主观性,画家本人既是作画的人,就不能再担任鉴定的专业角色,这样不符合司法规定,所以即使画家本人说画不是他作的,那也不能算数。 点击加载图片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池塘》假画案闹得沸沸扬扬,最终判决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经过两次审理之后,被告方瀚海公司声称他们在拍卖之前做过免责声明,对于所拍画作的真实性,公司不能予以保证,而这份免责声明,是经过苏女士签字的合法协议。因此法院最终驳回了苏女士的全部诉求,这就意味着苏女士用来买画的253万全部打了水漂。 点击加载图片 有的人买画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一心想要收藏,而有的人买画是为了投资,将自己买下的画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然而投资本身就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事情,拍卖也是同样的道理。苏女士用253万买下署名“吴冠中”的油彩画作品,如果这幅画是真的,她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让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然而一旦这幅画是假的,她就面临253万人民币打水漂的风险。令人遗憾的是,苏女士买下的《池塘》是假的,因为买画损失的253万既是给她自己的一个教训,也是在提醒其他那些喜欢收藏字画的人,拍卖一定要慎重,谨防遇到赝品。 点击加载图片 从被告瀚海公司以及萧富元的角度来说,萧富元作为卖家没有提供画作的真实信息,只想着通过拍卖赚钱,既是商业信誉的缺失,也是人格底线的缺失。而瀚海公司作为拍卖公司,在作品鉴定的技术方面可能远不及专业的鉴定机构,更何况瀚海公司在拍卖之前与买家苏女士签订了免责条款,一旦作品是假的,不保证作品真实性的免责条款就会成为拍卖公司的保护伞。事实上瀚海公司也确实通过免责条款让自己成为了胜诉的一方。虽然免责条款最终维护了瀚海公司的利益,但为了拍卖交易的有序进行,瀚海公司还是应该提高画作的真伪鉴定技术,完善公司与买家之间的条款协议,切实维护买家的合法权益。 点击加载图片 每一个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大众的肯定和认可,但画家也无法阻止模仿自己真迹的赝品在市场上流通。吴冠中虽然很欣慰苏女士能够喜欢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油画作品,但对于苏女士用253万买到伪造版《池塘》的行为,吴冠中却感到遗憾,只能希望《拍卖法》中的有关条例能够不断完善,尽可能地保护收藏者的利益。 点击加载图片 和所有的投资行为一样,拍卖也是有风险的,用253万买画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苏女士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无论多么喜欢收藏字画的人,在参与拍卖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确保自己拍下的是名家真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