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人。这是《历代书论精选12篇》第一篇,打算用12篇书论串联起书法的历史。 既然第一篇,肯定会追本溯源,看到标题大家都知道许慎的《说文解字》。 有些人有疑问会觉得为什么是第一篇是《说文解字》? 真正直接和书法相关的其实是 《说文解字序》,也或者是《说文解字∙叙》。 《说文解字∙叙》中的“六书”,详细解释如何创造一个汉字。在《说文解字序》中明确指出汉字的“六书”这个概念“,六书”是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或者说思路。“六书”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经《说文解字叙》明确提出,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举个例子: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比如日、月、水、火等这些字,在早期当时的文字都是象形。 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六书”这样的句字,以后很多书论的文字都是这样的。 绝大多数的书论,并不会告诉你写字的步骤,但是都会有一些比喻或者形容的画面。所以解读书论或者注解书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 虽然绝大多数的书论,不是那么的明确,但是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本书,算是所有和书法相关的书籍中,非常清晰直接的。 《说文解字》总是用来解释,某个字到底有没有写错。我们当代书法家或者说书法作品中的最不应该犯的错,字写错了。 在我们当代一个书法作品,如果里面出现了错字,不管写得怎样,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可以直接说很差。如果参加什么奖或者想要入展,出现错字那毫无疑问,可以直接评定不合格,不需要再看字写得如何。 我们当代的标准就是这样,古代书法家的手稿能够流传下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兰亭集序》很明显有错漏涂改,但是我们当代书法作品,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书法在现代和古代是不一样的,以现在的标准来说,“错”字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但却是最容易犯的错。 比如我这个专栏的名字《历代书论精选12篇》,其中“历代专栏”这四个字,分别来自四位大书法家的帖子中的字。 最难以选择的字就是“历”,因为“历”有多种写法。 其中常见的两种“历”的写法,如上图所示。 1、历:厂林日。 2、历:广林止。 我的专栏是“历代书论”,历代的历可以确定是“广林止”。但是还有很多“历”怎么写存在争论,比较著名的就是故宫的日历。 近些年故宫每年都会出几本日历,关于日历的“历”怎么写,已经争论很久很久了。 不少人觉得日历,不应该是“广林止”,争论“历”到底怎么写。支持和反对的,搬出了《说文解字》,搬出《康熙字典》,搬出了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还从各种汉隶碑帖中找是否出现过的字。 结果:这么些年故宫日历的“历”,没有改动过,一直是“广林止”。
如果你的书法作品中写到“日历”,还是隶书,故宫没有改,你写“广林止”应该不算错。 一人有感书法不只是写字,也不只是好的字,或者说写好字的方法。书法当然有很多相关的事情,但是书法说到底是写字,书法说到底是写汉字。 《说文解字》在汉字发展中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如果喜欢书法,尤其喜欢篆书、隶书甚至小篆之前的文字,一定要常备一本《说文解字》。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可以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