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2)都铎王朝(1485—1603) 一、经济发展 封建制解体,资义迅速发展,为发展成资义强国奠基 1.手工工场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 (1)手工工场发展:呢绒业,16C前贸易量增长,后期为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2)海外殖民序幕:商业扩张与地理发现、海上劫掠、殖民占领紧密结合 2.圈地运动 (1)概况:15C末开始,农业上资义渗透更突出,16C为第一阶段 (2)原因 ①根本原因:农奴制瓦解、农村商品经济长期发展 ②直接动力:本国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和地区毛纺织业的发展 (3)影响 推动封建农业向资义农业转变,资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与发展,大大提高生产力。 3.社会结构变化 工农业发展使旧贵族衰落、新贵族兴起 (1)资阶化的新贵族:农场主和租地农业场主,部分源于乡绅,还有市民和从自耕农中分化而来者,土地用来谋取资义利润 (2)农民阶级分化 4.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 (1)“血腥立法”:迫害在圈地运动中被抛出的失业流浪者,最充分体现封建专制本质 (2)凯特起义:16C劳工立法强制压低工人工资,1549,失败 二、专制统治与宗教改革 国王视新贵族、城市资阶为主要依靠力量 1.亨利七世 兰开斯特家族支裔,依靠新兴资阶(工厂主、商人、银行家)和新贵族(乡绅等中小贵族)加强王权,解决红白家族对立 (1)地方:消除旧贵族隐患,解散封建家族团 (2)中央:进一步抑制大贵族,选亲信为顾问官,成立枢密院;枢密院组织“星室法庭”,专惩叛乱贵族。 2.亨利八世(1491-1547) (1)宗教改革 (英国国教会/安立甘教会/英国圣公会):进一步加强王权,《至尊法案》 ①背景 <1>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思想传播,各阶层反教会情绪日益高涨 <2>偶然因素:亨利八世离婚 ②过程 <1>开火:托马斯·克伦威尔为首的改革集团形成 <2>正式决裂:1534,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唯一最高首脑,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与仪式,标志着英国民族教会正式成立,英国国教成专制工具。 <3>解散修道院并没收财产:充实国库、贵族,资阶得利 <4>国教化、国家机构化:1537,英文版圣经 <5>宗教思想回潮:因群众运动复活,回到天主教立场,迫害改革派 ③曲折发展 <1>爱德华六世:进一步宗教改革 <2>玛丽一世:恢复英国教会对罗马教廷隶属关系,恢复天主教,“血腥的玛丽”,卷入西法战争 <3>伊丽莎白:重建英国国教会,置于王权控制下,《39项信条》,信天主教死刑 ④评价 <1>自上而下改革,有利于16C资义发展,专制制度确立 <2>不彻底:保留较多天主教成分,专制王权工具→资阶力量进一步壮大后改革,“清教徒”出现,受迫害→革命 (2)行政改革:正式设枢密院为行政中枢,主持星室法庭 3.顶峰:伊丽莎白一世(1588—1603) (1)重申“至尊”地位 (2)巩固枢密院:大都用新贵族、城市资阶为枢密院议员,排斥旧贵族 (3)强化议会作用:由新贵族和资阶代表组成议会下院,为“国会认可”的君主专制 (4)集中于海上霸权 4.评价:专制统治有双重作用 (1)专制王权与资阶、新贵族相互依靠 (2)但随着资阶力量强大,对专制王权渐变为反对 三、重商主义和英西海战 1.原因 资义原始积累加剧,海外贸易迅猛,伊丽莎白统治期间,英国支持西班牙属地尼德兰革命,走私劫掠西班牙商船 2.表现 1588,英西大海战,重创无敌舰队 3.影响 英国取得大西洋航线的控制权,为向美洲扩张开辟道路。 四、英国的文艺复兴 16C开始,16C末—17C 高潮,成就很高 1.托马斯·莫尔 (1)简介: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人 (2)代表作:《乌托邦》 空想社义史第一部光辉杰作,思想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蓝图,但未找到阶级力量、现实途径等。 2.乔叟 (1)简介:英国资阶文学先驱,英语奠基人之一。 (2)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为14C英国社会画卷,体现反封建倾向、人文主义思想。 3.莎士比亚 (1)简介:天才戏剧家、诗人,欧洲四大作家之一(荷马、但丁、歌德) (2)成就 ①1590—1600:伊丽莎白女王全盛期,喜剧为主,《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②1601—1607:创作最辉煌,社会急变,四大悲剧 ③1608—1612:创作衰落,神话剧 ④十四行诗 历史教育 让历史走入人心~ |
|
来自: 新用户5690995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