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难免会回味童年,想起小时候单纯的玩伴,想起当时不掺杂质的友谊,想起田园间的追逐和玩耍。 儿时的天真,现在已经找不回,当初数星星盼月亮等着自己快快长大,现在却羡慕小时候的无忧无虑,甚至会因此产生一种怅然的失落感。 回忆当时的天真烂漫,是因为心中始终装着童年的回忆,它就在心中的那个位置,把简单而美好的记忆点点滴滴收藏起来,欢快而真挚。 而在传统文化中,关于童趣的诗词也俯拾皆是,接着孩童的纯真,诗人们畅游其间寻找久违的童心,那是他们蓬勃向上的,永远不老的心。比如这首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时候你骑过黄牛吗?小时候你爬过树捉过蝉吗?你还记得在马路上和小伙伴们引吭高歌吗?你还记得捕蝉时的小心翼翼吗? 这首诗从视觉和听觉写眼前看到的孩童,骑在黄牛背上的不亦乐乎,想要捕蝉时的生动趣味,都让人不由得羡慕起来。 山林中稚嫩而清脆的童声飘来,那声音带着浓浓的田园风味,像是一阵悦耳的铃声,而且极富活力。 孩子总是浑身有使不完的精神,他们不用睡觉也不觉得疲倦,好像生活中有无数吸引他们的事情。一些经常被大人忽略的事情,到了他们眼里就充满乐趣,比珍珠还宝贝。 接下来画面一转,一边放声唱歌一边赶着黄牛的小牧童,好像有了什么新发现。 哦,原来他眼尖地看见了书上的鸣蝉,一时童心大起,决定抓住它。怕鸣蝉被自己的歌声惊到,孩子一下子就不唱了,一心专注地等待捕捉蝉。 从欢快地唱歌到为了捕蝉迅速安静,一个顽皮淘气的牧童形象鲜活而本色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有动有静有画面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童年的欢乐感。 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袁枚是出了名地爱生活,也会生活,这首时同样流露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袁枚把这首诗取名叫《所见》,看到眼前欢快的场景,一瞬间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恨不得和眼前的孩子一起玩耍。 诗中的描写简单而日常,但趣味盎然一点都不落下风,因为那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童年。几分活泼,几分稚嫩,字里行间便充满了童趣,如同闪闪发光的星星。 诗歌中这美丽的田园风光,这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无一不让今日的我们心生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