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SBA《马赛克战:利用AI和自主系统实施以决策为中心的作战行动》系列译文(五)实施决策中心战

 昵称m5Gu5 2020-04-11

鹰,搏击长空而无畏。
鹰,大千尽览而敏锐。
鹰,动如雷霆而持重。

海鹰资讯,力求以鹰一般的气魄、视野和迅捷去打造专业的情报资讯,让繁复世界中最有价值的情报尽收眼底。

2020年2月11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布研究报告《马赛克战:利用AI和自主系统实施以决策为中心的作战行动》,提出实施以决策为中心的马赛克战,可使美国在大国竞争中重获并保持优势。

报告全文编译篇幅过长,我们对每个章节的译文进行摘选。此外,针对决策中心战、马赛克战等问题,我们也将持续开展研究,后续发表相关成果系列文章,与大家进行研讨和学习。这是系列译文的最后一篇。

接下来的讨论重点,将介绍决策中心战理念对国防部体制职能的一些重要的影响,包括采取部署和威慑的新战略、实现可组合的需求、基于想法的创新、实现中间层采办以及实施基于任务的预算编制。


采取部署和威慑的新战略

美2018年《国防战略》提升了国防部对决策的重视,通过使用动态军力部署,来降低美军部署的可预测性,以及向敌方展现出更复杂的军队形式。与传统的军队和C2流程相比,可以增加美军的作战节奏。与主导当今美军的一体化多任务平台和部队编队方式相比,基于决策中心单元的军力设计可有效降低成本,使其在美军面临的长期竞争中能够更好的维持。

但是,如第3章所述,分散的或可组合的部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所有情况。这些部队可能在训练、安保、平叛或灾难响应等任务中缺少必要的耐力、移动性和人工指挥。而且,决策中心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或许在威慑敌方或令盟友安心上并不总是有效的。敌方可能将复杂而不确定的美军部署,视为进攻的前奏或软弱的迹象,从而导致敌方先发制人地展开机会主义式进攻。美国盟友也可能将美军的复杂性视为美军缺乏决心的表现,进而选择独立行动。

为了提供能威慑敌方并让盟友安心的可预测性和耐力,美国的战略应是将传统的和分散的单元联合部署,部署在日常面对盟友和敌人的前沿,也就是《国防战略》所称的接触层(Contact layer)。分散的部队能够在监视、反ISR和灰色地带干预等和平时期功能中提供可扩展的选项,而传统的平台和编队可以提供运输和支持。如果对峙升级为冲突,接触层的分散单元可迅速与敌交战,保障传统部队顺利撤出。(在美2018年《国防战略》中,“全球作战模式”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层为“接触”,即在不发生武装冲突的条件下更加有效地达成目的;第二层为“迟滞”,即迟滞或拒止对手入侵;第三层为“突击”,即发动赢得战争胜利的作战力量并管控冲突升级;第四层为“回撤”,即重点是将力量回撤至保卫美本土、保卫国土安全。)

为了增强在冲突期间的接触层军力,可组合单元将在国防战略的迟滞层(Blunt layer)中占军队更大的比例。在迟滞层中的分散单元将能够迅速展开多个并行且高度适应性的作战,以支持接触层军力对抗敌人的侵略。在接触层和迟滞层的军力将同时使用人类指挥和机器控制,以提高其适应性,并有助于整合传统的和分散的单元。在接触层和迟滞层中,可组合军队与传统军队的数量平衡可能随时间、区域或竞争对手的不同而变化。


实现可组合性的需求

如今的美国军队由高度工程化的系统和平台构成,它们被设计成满足特定性能需求的系统之系统(SoS)架构,架构中的新系统旨在填补SoS应对预计威胁的能力缺口。这一方法将需求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如敌人的未来军事能力、可能发生的冲突场景,以及美国军队的战术和配置。如果这些假设不正确,则需求与早期评估的相比可能更不确定或更不重要。

与在当前自上而下的需求开发过程中寻求的点解决方案不同,在决策中心军队自下而上的需求过程中,能力需求将通过评估潜在的新系统或平台对于一系列可能的部队组合,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影响,来确定作战力量编成包。美军应在建模和模拟或实验的基础上,寻求在相关任务和情况下提高整体能力的新系统。(原来的开发方式从预估的能力缺口出发,这种方式大多是满足特定需求的,无法很好地实现可组合;而在决策中心的开发过程中,通过评估可组合军队完成任务的能力,来确定能力需求。)

图25:决策中心军队的需求开发方法

决策中心战军队的需求开发方法,将在一系列任务和场景中对新的军事能力进行评估。


基于想法的创新

要使决策中心军队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和适应性,就需要系统在作战力量编成包中生成有用的涌现行为,不是简单地去填补当前或规划中的SoS架构和战术的缺口,而是需要一个新的国防研发流程。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基于想法或基于学习的创新:通过开放式的提案请求来征集有关新军事功能和概念的想法,类似于如今的跨部门公告。(这里将emergent behavior翻译为涌现行为。涌现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常来说,“涌现”指一个系统中个体间预设的简单互动行为所早就的无法预知的复杂样态的现象。)

在这种模式下,创新者继续提出想法。项目负责人的重点不是将一个具体的想法完成演示验证或使其可交付,而是通过挑战对新的想法进行评估,这些挑战能够迅速排除那些不会有成果的想法,并保留那些有潜力的想法。在重大开发工作开始之前,挑战这一流程,将通过实验或仿真来确定新的想法能否给军队带来有用的涌现能力。


实现中间层采办

随着军队变得更加分散,以及重点从完善单个系统转向发展有效的战斗网络,单个军力要素应该不再那么复杂,而是更易于开发和采办,从而减少传统采办流程中某些固有的管理步骤要求。

国防部的新中间层采办流程非常适合开发决策中心战需要的,不复杂且功能较少的军事能力。该流程可以通过快速的原型开发和部署来支持新系统的开发,这些新系统不是基于现有需求开发的,能够提供全新的军事能力或满足涌现需求。国防部可以扩展中间层采办的应用,并提供更多结构化方法,以通过建模、仿真或实验来评估新军事能力的效力。


实施基于任务的预算编制

为实现决策中心战,国防预算的一部分应该围绕重大任务进行调整,如摧毁防空、袭击或反潜战。与这些任务领域相关的军事能力和实验,可以通过将它们放在适当的组合中来加以调整。以任务为中心的预算还可以资助通信连接和系统接口的开发,以提高互操作性。如今,一个任务的C3架构优势很难获取资源,这是因为通信和其他任务系统的经费分属不同的项目类别。


修改条令条例和训练方法

决策中心战可以推动国防部条令的重大变革,对这点应该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例如,以情境为中心的C3将指挥官安置在整个军队需要的地方,以适应通信限制、促进作战工作统一,并确保指挥官的控制范围易于管理。每个军队指挥官都监管着一个跨域军队,其规模取决于指挥官分配的任务和通信的可用性。相比之下,当前的联合特遣部队(JTF)指挥官结构通过对以领域为中心的分队指挥官进行分层安排,进而来管理作战行动。                            

图26:从基于领域的分队指挥官到相互依赖的联合特遣部队指挥官 

决策中心战将改变JTF的组织,从当前基于领域划分的分队指挥官转变为相互依赖的JTF指挥官的结构。

对联合C2流程的改变只是条令中一个可改变的领域。新的军力设计和对可组合性的需求,也可能会促进对整个军队的TTP和条令的改变。仍需增加并增强对指挥官和作战人员的训练,使他们能熟练地使用自主系统。这些训练还可以帮助作战人员和指挥官利用人类的创造力和指导作战的理论,来更有效地弥补控制系统的不足。现如今实行的许多训练方案强调统一和流程,以便在冲突开始后确保行动协调一致。今后,对指挥官的训练可能集中在制定任务命令,或提高指挥官在压力条件及新情况下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报告结论

美军若想在未来的对抗和冲突中取得成功,就需要一种新的作战方式。美国在此前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方法已扩散到竞争对手。而且由于财政上的限制,美国军方通过简单地采办更多更好的系统,来改善其目前的大规模精准打击作战方式,进而重新获得其优势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军事竞争的下一个主要领域可能是信息和决策,美军可以通过利用其在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上的颠覆性技术,进而在这一领域建立长期的优势。美军需要采用新的作战概念,来充分探索这些新技术的潜力。如马赛克战的决策中心作战概念,可以利用AI和自主系统的优势,同时减少它们的潜在不利影响。例如,通过将当前的有人一体化平台和部队编队分解为规模更小、功能更少的作战单元,这种决策中心的军力设计可以降低单个自主系统取代整个多任务平台的压力。同时,分散部署也可以利用自主系统其适用范围广且和持久性佳的优势。通过将人类指挥与机器控制相结合,决策中心战理念的C2流程利用人类的创造力来制定任务和分配部队,并将这些任务作为作战行动的一部分。

实施决策中心战很可能是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未来十年中,随着原有系统被替代,且新的训练方法和条令条例得到采用,美国军方的要素可能会采用决策中心的军力设计和C2流程。但是,像马赛克战这样的以决策为中心的作战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整个美军。有些作战行动,例如安保、训练、威慑和安慰等,由传统的多任务作战平台或部队编队执行,效果会更好——尽管这些作战单元也可能会使用“人类指挥+机器控制”来提高效率和创造力。

美国军队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其可以继续部署越来越多不可持续的大型多任务平台和部队编队,尽管这最终会限制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及与盟友的关系;另一方面,国防部也可以采用新的作战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的开发和使用更加复杂且具有挑战性,但在对抗潜在对手时可能会提供长期的优势。尽管实施决策中心战依赖于新的技术和战术,但这仍是国防部持续应对其大国竞争对手的最佳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