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到底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

 浩禹天下 2020-04-12

     每个家长都希望驾驭好孩子,但是到底把孩子教育成什么养的人?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价值观问题。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涵盖从出生到上大学,但是除了抓学习、考高分,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需要我们用教育的最终思维来思考。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把孩子送进名校,而是在他走校门后。能适应社会,能够独立快乐、快乐地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事中小学教育5年,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和教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要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才,必须要具备的几个特征。接下来,我将用一个“成长树”的框架来描绘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再给出四条建议,告诉家长怎么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孩子:1. 教育要有取舍,只关注重要的。2. 做园丁,不要做木匠。3. 接受孩子的本质,与孩子做朋友,接受并让孩子本能,排山倒海的涌来。 4. 培养孩子长期阅读习惯,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颗顶上有星星的圣诞树,树身分为上下两段。底下宽的那段,叫做基础技能,上面尖的那段,叫综合能力。树的树干为成长心态,而树顶的星星,指的是身心健康。

  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这四个部分:

一、基础技能:

      简单来说,就是在学习里能够学习到的那些技能,比如说识字解题,比如说历史地理。还包括写作表达,以及画画、音乐、体育等。基础技能也可以很深,比如微积分、高等物理等。

      基础技能非常重要。学校是一个学习基础技能的好地方,哪怕是引起大家最多争议和意见的中国应试教育。其实,在教育的基础技能上,相对来说,也还是比较好的。但我们的应试教育过于偏重基础技能和知识类教育,一个人仅有基础技能是不够的。

二、 综合能力:

    比如说合作、创造、设计、审美,包括战略、项目管理等等。这些技能,你听起来可能觉得比较高深,小孩子真的需要掌握这些吗?

   在我看来,一个人把多个基础技能综合在一起,做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或者多个人一起组成团队,做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就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实质,就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真实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面对的不再是试卷上简单的,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而是现实世界中一个个真实又复杂的问题。

   一群大人在一起,我们造个火箭或者搭一个房子,弄一个无人驾驶的汽车,是做成一件事。但小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照样可以通过做成一件事来培养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强的孩子,未来后劲会特别足,也更容易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东方教育偏重基础技能,西方教育更注重综合能力。其实,说道这里,您已经很清楚了,其实一个出色的孩子应该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

三、 成长心态:

      这棵树的树干,我吧它叫做成长心态。以前一个人读了一个博士,有了学历,找了一份工作。然后这辈子基本上就安心了,也不会有四名太大的变化。但是如今,时时刻刻都有新的事情发生。一个人读完大学之后,会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大学的了。在这个形势下是不行的,成长的心态变得特别重要。斯坦福心理学教授 Carol D的“MindsetTheNew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版《终生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书中提到了“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可塑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提高。他们就像苏东坡一样,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他们从不轻易放弃,反而更能从过程中享受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更加坚毅,所以更容易获得成功,今天我们把这种抗打击能力叫做“挫折商”。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才能不断学习新事物,再一次一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才能主动获取信息,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举一个特别真实的例子,之前我上四阶试听课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特别骄傲,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不尊重老师,对知识没有敬畏。上完课后,我和他妈妈交流,发现妈妈也非常无奈。她说:我儿子在学校里就是要比别人优秀,一旦发现一点不如人,他就非常痛苦。”这样的孩子,其实未来是没有任何抗打击能力的,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四、 身心健康

      基本的身心健康,生活快乐,它的重要程度,我想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所谓快乐童年,对于现在大部分被学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其实,导致孩子压力大的,重来都不是那些做不完的练习册、背不完的书,而是源于很多父母的攀比心,源于“别人家的孩子”。沙漠里的骆驼,每天也是负重前行,它虽然无法改变它目前的境遇,但是它可以改变它的心态,以一颗积极快乐的心态去正视当前的困难,甚至还可以抬头欣赏周围的风景。就像诗词大会的才女武亦姝,他读初中的时候,就看完了整整一操场的书籍,可她的父母,并没有每天拿着鞭子督促她学习。你能说,她的童年不快乐吗?因为还有很多和武亦姝一样,身心健康的孩子,他们从来就不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啊!那些“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所谓“名言”真的是害人不浅!好在,他们睿智的父母,从来没有要求他们要考多少分,只是默默支持孩子,给孩子一个抱持性的家庭环境。

     许多人也许知道,哈佛大学著名的研究成果,最幸福的人,其实并不是最聪明或者最有钱的,而是有良好亲密关系的人,能够帮助他人并感觉到自己价值的人。同理心也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另外,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应对挫折的能力,也是身心健康的一部分。以上,通过成长树描述了应该把孩子教育成四名样的人,下面,具体说一下,作为家长可以怎么办?

    1. 教育要有取舍,只关注最重要的。

在孩子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中,父母有成千上万的事情要做,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我们大多数家长都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这种什么都养做的心态反而通常教育不好孩子。根据以上成长树的描述,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列举出你认可的最重要的品质和能力,然后按优先级排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认为最重要,需要教育孩子的是:人品、价值观、成长心态、自主学习。品德是立身之本、价值观是内心真正认同的东西,做人应该有原则和标准。这些都不是讲道理,急于一日一时就能做到的,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做出榜样。

2. 做园丁,不要做木匠

  《园丁与木匠》一书,作者提出一个新型养育方式:园丁式的养育过程。这一思维方式,要求人们认识到孩子是一个有自我成长能力的个体。是一颗幼苗而不是一块简单可塑造的材料。为人父母要像种花那样去为这颗幼苗提供一个能够茁壮成长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孩子们能够自由探索,让他们自己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具体做法,书中有四个建议:

    边看边学:让孩子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很多不同人是怎么做事的;

   边听边学:让孩子有机会和很多不同的人交谈;

   边玩边学:让孩子通过玩耍去探索世界,父母需要为孩子建造一个支架,这个支架能够帮组孩子构建知识;

    边练边学:到了学龄期,让孩子从单纯的探索式的学习转移到掌握式学习。

     父母如果能陪孩子一起运动或一起掌握一项技能,既能增强亲密关系,又能在过程中传达园丁式的教育。

3. 接受孩子的本质,与孩子做朋友。

很多教育的迷茫来源于父母太想要孩子成为某种样子的人,要么至少是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要么是满足父母期待的人。但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心理学上说:我们往往过分高估人与人的相似性,其实人与人的不同可以非常大,即便是在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

所以,当孩子表现与你期待的不一样时,不要急于马上纠正她,评判她,要试图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她。这一点是易行难,实操的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意地总结和完善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性格特点,当想法不一样的时候,反问自己作为父母是不是真的正确,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

4. 培养孩子长期阅读习惯

      阅读与我如果父母有一件事需要交给孩子,而且会令他们终身教育受益,那这件事就是阅读,与经典相伴,与大师为友,纵观古今,遍览世界,唯一能够做到的,而且人人都能够做到的,就是阅读。阅读与我讲的成长树的树干,就是成长心态也有关。一个人的成长心态,最主要是培养方法,就是阅读。

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我有三个建议:

1. 孩子小的时候,睡前故事非常重要

     每一个小孩子都会享受在睡觉之前跟爸爸或者妈妈去好好地一起读一段书,睡前故事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阅读产生亲切感,对他们长大后的阅读习惯养成很有帮助。

2. 让孩子一直有一本正在读的书。

     阅读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习惯,每天都在做,没时间的时候读少一点。有时间,一定要坐下来好好地,完整地读一本书,不要强求一段时间一定要读完多少本,根据自己的节奏,随后都保持一本正在读,只要一直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

3. 不限制,不干涉。

     这一点大部分父母很难做到。孩子想读什么就读,只要不是有害的内容,其实都没有关系。不要严格要求只有名著才能读,给孩子自由选书的自由,才能真正培养阅读兴趣。为人父母是在一系列矛盾中寻找平衡的艺术。最后,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做好自己,希望你在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享受与孩子的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