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情况的冷凝集,你都能识别出吗?

 s6s8 2020-04-12

01
前  言

冷凝集会导致血常规结果异常,在冬季室温偏低时更易出现,如果不能判别出,将导致错误报告的发出,但不同情况的冷凝集,你都能识别出吗?

02
案例经过

1.重度冷凝集

1

参数结果:除HGB外,其余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未测出,测出的结果带“R”可疑结果标识。

报警信息:“堵孔、红细胞凝集?”或“堵孔、混浊/HGB干扰?红细胞凝集?”

标本肉眼观察:管壁可见粗沙状凝集。

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凝集。

处理措施:37℃水浴30min后人工混匀改用开放模式立即检测,可得较准确结果。



▲重度冷凝集涂片

2

参数结果:RBC与HGB比例严重失调,RBC和HCT显著减低,MCH和MCHC异常增高,结果带“R”可疑结果标识。

报警信息:混浊/HGB干扰?红细胞凝集?

标本肉眼观察:管壁可见粗沙状凝集。

血涂片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凝集。

理措施:37℃水浴30min后人工混匀改用开放模式立即检测,可得较准确结果。



▲重度冷凝集涂片

2.中度冷凝集

参数结果:RBC与HGB比例明显失调,RBC和HCT明显偏低,MCH和MCHC明显增高,结果带“R”可疑结果标识。

报警信息:混浊/HGB干扰?红细胞凝集?

标本肉眼观察:管壁可见细沙状凝集。

血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凝集。

处理措施:37℃水浴30min后人工混匀改用开放模式立即检测,可得较准确结果。




▲中度冷凝集涂片

3.轻度冷凝集

参数结果:RBC与HGB比例失调,RBC和HCT偏低,MCH和MCHC增高,结果带“R”可疑结果标识。

报警信息:红细胞凝集?

标本肉眼观察:管壁未见明显凝集。

血涂片镜检:可见少量红细胞凝集。.

处理措施:37℃水浴30min后人工混匀改用开放模式立即检测,可得较准确结果。



▲轻度冷凝集涂片

03
案例分析

冷凝集素是一种自身抗体,多为IgM型,在低温时可与红细胞膜抗原结合,发生冷凝集。这种凝集是可逆的,当温度回升到37℃时凝集消失[1]

我科分析仪采用鞘流阻抗法检测RBC,当存在冷凝集现象时,RBC凝集,导致MCV增高,RBC计数降低,以RBC降低为主[2],故HCT也相应降低,凝集程度越重,降低越明显。

HGB检测原理为比色法,故冷凝集现象对HGB影响不大,从而导致RBC与HGB比例失调(正常人RBC与HGB比例约为1:30[3]),RBC和HCT假性减低,并由此造成MCH和MCHC异常增高。

识别出冷凝集后,采用37℃水浴法孵育30min后混匀改用开放模式立即检测,可基本消除冷凝集的干扰,因为开放模式相比自动模式可缩短从孵箱取出到吸样的时间,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温度的影响。

04
总  结

血常规如遇除HGB外的其余红细胞参数未测出,或RBC与HGB比例明显失调,伴随MCH和MCHC异常升高,应考虑冷凝集的影响,结合散点图报警信息,查看管壁是否有沙状凝集,并进行血涂片镜检,如是冷凝集,则采取水浴法或血浆置换法处理,可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彭世国副主任技师点评

冷凝集尤其是冬季气温低易出现,经验不足的技师容易发出不正确报告,其主要通过镜检识别。在血常规报告审核中,应注重查看散点图及报警信息,重视血涂片镜检复查方式,以确保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培松,王结珍,张秀明,王伟佳,黄福达,慕月晶.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8):1055-1056.

[2]范红平,忽胜和.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血细胞计数影响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6):737-739.

[3]徐健,周道银,俞靖龙,唐古生.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案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6):105-1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