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龙纪实 | 赵敦华:何谓哲学文本

 Tomsp360lib 2020-04-13

博雅哥说

本次推送为大家带来的是哲学系宗教学系赵敦华老师的博雅沙龙活动纪实。以“何谓哲学文本”为主题,赵敦华老师和同学们主要深入探讨了下列内容:

● 何谓哲学文本

● 如何阅读哲学文本

● 哲学思维的方式

● 尼采哲学

(注:本文为“通识联播”原创稿件,如要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谢谢合作!)

Vol.378

博雅沙龙

沙龙纪实 | 赵敦华:何谓哲学文本

12月16日下午,第41期博雅通识教育沙龙顺利举行,主讲嘉宾为《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课程的任课老师赵敦华教授,沙龙主题为“何谓哲学文本”。两个小时的活动中,赵敦华老师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德勤管理咨询和新东方机构的参会人员一起,从何谓哲学文本、如何阅读哲学文本、如何从哲学文本来看哲学思维方式、如何从哲学文本来看尼采哲学各个角度,探讨哲学文本的相关问题,问答交替,气氛热烈。

赵老师首先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指出哲学是最自由的学问,其表达方式是最自由的,由此引出关于哲学文本的议题。哲学史上的哲学文本风格迥异:古希腊时期,柏拉图采用的是戏曲式的对话,亚里士多德采用的是论文集的形式;中世纪有大全;近代既有如蒙田和帕斯卡随笔式的表达,也有与帕斯卡同时代的笛卡尔的非常严格的哲学写作方式;而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哲学文本则为宏大的体系式的著作,较为艰涩难懂。

图为赵敦华老师

黑格尔之后,叔本华用优美的散文文体来写作。尼采是叔本华的追随者,虽然他后面公开批判了叔本华,但是他却一直继承了叔本华的文体,并且比叔本华更加发展了这种风格。尼采论述每一个主题都用散文来写,每个主题都非常优美。他写过很多类似于散文的政论文,如《悲剧的诞生》《道德的谱系》《敌基督》《不合时宜的沉思》等。除此之外,尼采还创造了格言体这种文体。所谓格言体,就是一种以一段一段的格言来进行哲学写作的方式。大部分格言一节一节彼此断开,有时在一些格言之上会有一个小标题,表明这些格言的主题是什么,因而有的格言之间也会有些很松散的联系。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种很特殊的文体。它既像格言体,又像一出戏剧——内在有一个戏剧的结构。尼采在这本书中把格言体和戏剧的结构结合了起来。尼采自认为这本书是其最重要的著作,哲学界也公认这一点。

赵老师进一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上述所说的各式各样的文本,都可以称为哲学文本?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个文体都可称为哲学文本。比如古希腊的戏剧,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随笔、包括对话——如伽利略《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达芬奇的随笔,又如荷尔德林的诗,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但是我们并不把这些作品看做哲学文本,也并不把这些作者称为哲学家。

我们可以思考这个问题。然而,何谓哲学文本,这问题本身基本上是没有答案的。赵老师解释道,本次沙龙我们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讨论,但我们也不要寻找一个明确的答案。

图为认真聆听的学生

之后的讨论采取了问答交替的方式进行。首先就如何阅读哲学文本的问题,赵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提问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面对较难的哲学文本,同学们可以关注国外比较好的指南类丛书,如剑桥哲学指南和劳特里奇导读丛书,也可以从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找一些重要的哲学论文来阅读。优质的二手文献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引导。如果较难的哲学文本同学们无法阅读外文原文的话,商务印书馆出的汉译名著是较为可靠和权威的参考书目。二是读哲学书的顺序问题。赵老师指出,这首先与同学们读哲学书的意图相关。如果是作为打基础来讲,西方哲学很有体系性,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可能都要涉猎一些。如果是就某个问题来阅读,那么就要根据每位同学具体的方向来选择。一般来说,在有些领域,你可以忽略中世纪。在很少的方向和领域,你能够忽视古希腊。而从近代古典哲学到现代,文本众多,则必须要有所选择。三是如何建立哲学阅读的阶梯。赵老师指出,学哲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自己哲学阅读的阶梯。比如你可以先读哲学史,然后再读哲学文本的选段,包括二手著作。我们北大哲学系有很好的传统,通史一定和史料相结合,所以我们有很多哲学文本的选编,选的文本段落和哲学史提及的观点相互对应,都是不错的参考书。把这个阶梯读完了,再上一个阶梯,你就开始读你自己感兴趣的哲学文本,你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趣味。具体的选择和每个人的性格、背景、经历都有关系。费希特说过,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哲学。

其次,就哲学思维的方面的问题,赵老师指出,从来没有脱离文本的思维方式。就像理工科从来没有脱离实验的思维方式一样,我们读文本,就像理科做实验一样,我们读文本的材料,就像理科的实验数据一样。但是正像数据是需要解释的,实验是需要设计的,我们一定更要知道文本的定位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什么地方。你首先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读文本过程中你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能够连贯起来,你的价值取向,就会越来越强烈。你所读到的东西,对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也会越来越大。在学习不同文本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其中的知识点,并且要找到知识点和知识点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我们所讲的线索、逻辑。其实逻辑就是把很多点贯穿到一起的思想线索。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把握其自身有定位、有特定问题的哲学思维在文本中展开的逻辑和概念,也要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其进行哲学式的发问、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图为沙龙现场

最后,在尼采哲学讨论的部分,根据同学们的提问,赵老师重点就尼采对基督教的看法、尼采与纳粹主义的关系做出了澄清。首先,赵老师指出尼采敌基督,却不敌耶稣。在《敌基督》中,尼采认为耶稣不是基督、不是上帝,他就是一个普通而伟大的人,他是没有政治意向的人。然而耶稣之死却有着政治意义。在他死后,他的门徒分为两派,彼得派和保罗派。彼得派以建立耶路撒冷的圣殿为中心,来实现救世主弥赛亚的宏愿。保罗派则要进一步通过传教的方式,把这套教义推广到整个罗马帝国去。正是这两派门徒创立了基督教。神学家保罗创造了基督教的教义,是基督教真正的创始人。其次,就尼采与纳粹主义的关系来说,赵老师认为,纳粹主义利用了尼采。纳粹主义有个根本的定义,就是反犹主义,而不是专制主义。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义创始人,但不是反犹主义;德国的希特勒主义,则是反人性的、反犹主义的。尼采本身,恰恰是反对反犹主义的。尼采认为犹太教士第一次发动了价值革命,使得奴隶道德颠覆了主人道德,现在欧洲的文明离不开犹太人的贡献。尼采的妹妹和妹夫是反犹主义者,他们用查拉图斯特拉的形象做标题,尼采就愤怒地表示,不要把反犹主义的脏手伸向我的查拉图斯特拉。从这点看,尼采不可能成为希特勒式的反犹主义者。并且像海德格尔,他看得很清楚,他认为尼采完全不是反犹主义者,所以他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讲尼采,把他从政治中剥离开来。

沙龙活动全程采用讲述和问答两种方式进行,大家颇具思考的深度提问令人印象深刻,赵老师娓娓道来的详细解答也令所有人受益匪浅。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恋恋不舍地留在会场,与赵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聆听赵老师的解答与建议。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种学术沙龙的形式,可以近距离聆听老师的教导,可以收获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希望以后可以多办此类活动,让更多同学有机会参与。

文力 编辑  /  禹晗 校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