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事情太多不知道从哪儿入手;遇到困难,脑子就一片空白;被同学欺负,遭排挤;与亲人、朋友分别……他们因此焦虑、沮丧、悲伤、没了自信和积极性。 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在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向父母诉说。当孩子向我们诉说烦恼时,怎么应对比较合适呢? 01 家长的反应会影响孩子面对烦恼的勇气 “烦收拾屋子?你妈我天天除了收拾屋子还得上班呢!” “作业写不完,谁让你不抓紧时间写的!” “跟同学吵架了?别理他就是了!这点小事你也烦?” 当我们表达出:“这么点小事就把你愁成这样了......这点小事,你都放在心上......” 孩子就会感受到我怎么这么糟糕,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啊,然后更加纠结。 成年中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大事。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烦恼: 三岁的小朋友,自己穿不上鞋就会着急就会哭; 五岁的小朋友,爸爸妈妈因为忙没有时间陪他们玩,他们会伤心难过; 八岁的孩子,会因为没写完作业而紧张焦虑; 一个中学生不会因为穿不上鞋、没有父母陪着玩、没写完作业而紧张哭闹,但会因为和好朋友吵架而不开心; 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人,会因为不知道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烦恼时觉得天就要塌下来了,只有走过之后回想当初,才发现那其实不算什么…… 所以,请允许孩子经历和表现出他那个阶段的烦恼和纠结。 02 孩子最需要的不适建议而是理解 “这个根本就没用!不是那么回事!” “你根本不明白我的感受!” “房间没收拾好的确让人挺烦的,你希望房间收拾成什么样子呢?” “作业有这么多太烦了,写这么长时间是挺累的了,喝杯牛奶再写吧!” “看得出和朋友吵架了让你挺郁闷的,证明你很在乎你这个朋友啊……” 03 放松能让孩子自己找到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