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芍与赤芍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

 左手360图书馆 2020-04-13

中药中的芍药有“白、赤”之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近代以开白花者为白芍药,开红花者为赤芍药。白芍药多系家栽,赤芍药多系野生,二者为同一科属植物,其根外观亦无大区别,故六朝以前统称为芍药。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产于内蒙古、东北地区。

白芍能补能泻,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赤芍只泄不补,其性微寒、味苦,归肝经。

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疔,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等病证。

白芍用量及注意事项:6~15克,大剂量30克。入煎剂,或入丸散。敛阴平肝治痢多生用,柔肝和脾止痛多炒用,酒炒可减其寒性。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反藜芦。

赤芍用量及注意事项:6~12克,血寒经闭不宜用,孕妇慎用,反藜芦。

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

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增强。用于肝郁乳汁不通,尿血等。

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

炒赤芍药:性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常与川芎、白芷、当归、红花等配伍治疗头部外伤之瘀血疼痛。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见长,清热凉血作用甚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常与当归、狗脊、自然铜等配伍应用。

若两药伍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对阴虚挟瘀有热之证最为合适。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药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