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中医内科常见疾病治疗:(12)(仅供参考)

 学中医书馆 2020-04-13

附:【尿毒症】

为肾机能不全而引起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时所出现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主要为氮质血症和酸中毒,可见胃肠、神经、循环等系统的多种症状,预后严重。肾功能不全有急、慢性的区别,本篇所述系慢性肾功能不全,多继发于泌尿系统疾病。中医认为肾脏久病或严重损伤后,引起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日久又可因虚致实,阳虚则湿浊上逆,胃气不降,浊阴凝聚,郁阻中焦;阴虚则肝阳偏亢,痰火上扰,心肝俱病,甚至迫血妄行;由于邪实与正虚之间往往互为影响,使病情不断恶化,终至阴阳俱伤,甚或阴阳离决,发生虚脱。

【诊查要点】:

一、 过去有某种慢性肾脏病史,或泌尿道梗阻病史。

二、早期出现疲乏无力、头痛厌食、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等症状,小便量或多或少,甚至尿闭。

三、晚期出现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呼吸急促深大,口腔发炎,口中有尿臭味,呕吐腹泻,皮肤瘙痒,鼻衄牙衄,或消化道出血,甚则昏迷抽槒,亦可出现纤维性心包炎,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脑病。

四、血液化验有严重贫血,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质。红细胞及管型,尿比重低而固定在1.010左右。血液生化检查,血中非蛋白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治疗方法】

一、 辨证应当先分阴阳,次辨虚实标本主次。阳虚而致湿浊中阻者,治以温阳化浊,降逆和中;阴虚而致风阳及痰火上扰者,治以熄风清火,化痰开窍。若阴阳离决,发生虚脱者,应回阳救阴固脱。

(一) 湿浊中阻证:恶心呕吐,食少或得食即吐,胸闷腹胀,畏寒,口中有尿臭味,尿少或闭,大便不爽或下青绿溏便,面色灰暗,面浮肢肿,神倦嗜睡,苔多白腻,舌质淡而胖,脉濡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泄浊。

【方药举例】制附片6g  大黄9g  党参15g(或红参9g) 陈皮6g  白术9g  姜半夏9g  茯苓12g  生姜三片。

加减:

(1) 腹胀痛,便溏,苔白滑或白腻,寒浊偏盛者,去大黄、生姜;加干姜3g,川朴5g,苍术9g,淡吴萸八分。

(2) 尿少色黄,口臭,苔黄腻,湿浊有化热表现者,加川黄连3g,姜竹茹9g。

(3) 呕吐恶心,胃气上逆,加旋复花6g包,代赭石18g,或另用玉樞丹二分吞服。

(4) 尿少或闭,去姜半夏;加泽泻、猪苓各9g,车前子15g包。

(5) 神志昏蒙嗜睡,加菖蒲、郁金各6g,另用苏合香丸一粒化服。

(二) 风阳痰火证:头昏胀痛,目眩,手足颤动,抽槒或肢体拘急,心烦不安,或神昏狂躁,恶心呕吐,唇干齿垢,苔淡黄,脉细弦数。

【治法】熄风清火,化痰开窍。

【方药举例】:天麻9g  钩藤15g  石决明一两  黄连3g  黑山栀9g  龙胆草5g  石菖蒲5g  广郁金9g  陈胆星5g  天竺黄9g。

加减:

(1) 阴伤内热,逼血妄行,口鼻大便出血,去石菖蒲、陈胆星、龙胆草;酌加麦冬9g,生地12g,石斛12g,玄参12g,丹皮9g。

(2) 尿少色黄或闭,小腹胀,加白茅根一两,滋肾丸9g包。

(3) 神志昏迷,另用至宝丹一粒化服,火盛的可用安宫牛黄丸,如烦躁、痉厥的,用紫雪丹五分化服,一日二次。

(4) 头昏痛剧烈,手足抽槒,另用羚羊角粉二分,分吞。

(三) 虚脱证:面色苍白,目合、口开、鼻鼾,手撒,遗尿,汗多,心悸怔忡,呼吸低微,手足逆冷,舌质淡,脉微细者为阳虚欲脱,若舌质红,口干为阴气亦竭。

【治法】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举例】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制附片5g  红参9g  麦冬9g  五味子、灸甘草各5g  煅龙骨15g  煅牡蛎一两。

加减:

(1) 气短,呼吸低微,汗多者,加黄芪15g,山萸肉9g。

(2) 如标实现象仍明显者,参照上述证治。

本病病势危重,在酸中毒呕吐频剧和神志昏迷时,服药有困难,当采取针刺、鼻饲等措施,并须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积极抢救。

32、【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泌尿道炎症的总称。常见的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孕妇。属于中医“淋病”、“腰痛”范畴。病理表现初起多为湿热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若湿热迫血妄行,可出现血尿;后期慢性者,因湿热久留,可致肾的气阴受伤。

【诊查要点】

一、 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或伴腰部痠痛。急性期多见恶寒发热;慢性期可见低热。

二、单有尿道疼痛为尿道炎;伴有下腹部胀痛,压痛者为膀胱炎;腰部痠痛并向下腹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肋脊角及肾区有叩击痛者为肾盂炎;伴有轻度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肾实质破坏者为肾盂肾炎。

三、尿常规检查有蛋白质、红细胞、大量脓细胞。有条件可作尿培养以协助诊断,并鑑别菌种。

【治疗方法】:

一、 辨证施治:

急性发作期多属实热证,以下焦湿热为主,治当清利湿热;慢性期,多属虚实夹杂证,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应补肾清利,标本兼顾。

(一) 实热证:寒热往来,尿频,尿急,尿痛,尿赤而混,臭味很重,小腹坠胀,腰痛,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八正散加减。生柴胡15g  黄芩9g  滑石15g  瞿(ju)麦、萹蓄各15g  木通5g  萆(bi)薢12g  车前草一两  败酱草或紫花地丁一两。

加减:

(1) 恶寒发热,寒重于热,口渴不喜饮,加桂枝3——6g。

(2) 壮热汗出,口渴引饮,去滑石、木通;加知母9g,生石膏二两。

(3) 胸闷、呕恶,苔腻,去木通、败酱草或紫花地丁;加姜半夏9g,苍术9g,黄柏9g。

(4) 尿血,酌加大小蓟各15g,白茅根一两,黑山栀9g,兼见热重便秘者,改用生大黄5——9g。

(5) 小腹坠胀,加鸟药9g,川楝子9g。

(二) 虚实夹杂证:腰痠痛,神疲乏力,头昏耳鸣,尿频,尿急,少腹部不适,脉细弦,苔薄或黄、质红;或无明显症状,但尿常规检查不正常,尿培养阳性。

【治法】益肾清利。

【方药举例】治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丹皮各9g  地黄12g  山萸肉9g  茯苓9g  败酱草或紫花地丁一两  车前子15g包煎。

加减:

(1) 兼见少气乏力,面色无华,头昏眼花,气血不足者,去知母、黄柏;加黄芪9——15g,党参9g,当归9g。

(2) 兼见腰痠痛,畏寒肢冷,肾阳虚者;原方去知母、黄柏丹皮;加熟附子3g,肉桂八分,兔丝子9g,川断9g。

二、【成药】:

青麟丸——每服3g,一日二次,适用于湿热实证。

通关滋肾丸——每服5g,一日二次,适用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小腹胀急,小便点滴不爽者。

三、【单方草药】:

(1)对尿路感染常用而有效的中药,如鸭跖(zhi)草、三白草、车前草、酢(cu)酱草、败酱草、荔枝草、白茅夏枯草、蒲公英、马兰根、穿心莲、白茅根,可任选一——三种,一般用一——二两,煎服,日服一——二剂。

(2)苏木一两,地锦一两,地榆一两车前草15g,风尾草一两,水煎服。

(3)大蓟草二两,龙须草二两,鸡冠草15g,鲜草切碎水煎服。以上两方均适用于实热证。

(4)血余炭四份,琥珀一份,人中白四份,共研细末,每次服五分——3g,一日二次,吞服。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见血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