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李波: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易感体质如何推拿调理?

 林老多余 2020-04-13

小儿推拿李波: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易感体质如何推拿调理?

如果孩子经常容易感冒发烧,怎么办?

如果孩子经常咽喉疼痛,怎么办?

如果孩子经常早上起来打喷嚏流鼻涕,怎么办?

如果孩子一感冒就咳嗽,而且拖很久都不能彻底恢复,怎么办?

一、什么是易感儿?

易感儿是指小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症。发病部位主要在鼻咽部、扁桃体、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

易感儿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宝宝,其中以1---3岁的宝宝更为多见。尤其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气候一发生变化,他们便反复并发呼吸道感染。由于治疗不当,很容易引起哮喘、肾炎、风湿等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速度和身心健康。

二、易感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三、 易感儿患病的原因

易感儿患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研究证实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不足或人工喂养不当,平时有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症状,致使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2、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依赖输液治疗、用药不合理。

3、小儿平时生活无规律,没有充足的睡眠,由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造成免疫平衡失调。

4、过度关注:俗谚讲“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四、易感儿的危害

1、易感儿多食欲不振,长期偏食、厌食。他们一般喜欢吃甜食、冷食,不愿吃青菜,致使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比例失调。易感儿睡眠不安,多汗,大便干燥或溏便,体重不达标。长期以来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2、易感儿更容易被细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而诱发疾病,以感染病毒为主。现在已知有130多种呼吸道病毒可引起疾病。有的患儿被病毒感染后,还可再被细菌交叉感染,合并发病。

五、中医看易感体质

中医认为小儿反复感冒的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抵抗力差。源于肺、脾、肾三脏虚弱。肺虚则腠理不密,脾虚则气血不足,肾虚则发育障碍,均可导致小儿适应性差,防御能力差,生活质量差,从而在气候、环境变化时容易感冒。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易受外邪所伤,如果饮食热量过高,尤其是肉类、鱼类、奶类等食物吃得太多,将生内热,如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心烦易怒、夜卧不宁、口腔异味等症状,中医认为“内无热,外无感”,如果内热出现,会引来外感。所以内热是导致反复感冒的主要因素。

小儿属于纯阳之体,身体日生夜长,生机蓬勃,体质本身多偏热,过暖过饱都会使孩子感到不适,当孩子出现夜寐不安有黑眼圈、多汗、烦躁,大便干燥等情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有内热了,内热大了,厉害了就叫有火。体内有热很容易招致外邪,这就是内热外感。外邪首先侵犯的是肺经,可见小儿有热,咳嗽,鼻涕黄黏,咽红肿痛,呼吸气粗,烦躁口渴,面目红赤,便干尿黄等。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睡眠不好、眼睛红,可能是有心火;烦躁、爱发脾气,可能是有肝火;咳嗽、鼻干、揉鼻子,则有可能是有肺火,孩子之所以反复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于阴虚内热,正气不足,阴阳失于平衡。

反复感冒的宝宝很容易出汗,家长以为孩子是虚才出汗,就自作主张买了补品给孩子吃,哪里知道热症的小孩是不能再补的,他们出汗是因为新陈代谢旺盛,这样补下去要出问题的,到时候内火烧得更旺,更麻烦。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调整阴阳,增强小儿适应能力和防御能力为防治小儿反复感冒的基本原则。扶助正气,辅以祛邪为防治小儿反复感冒的重要环节。平时扶正为主,感冒时以祛邪为主。

许多的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他们片面地把牛奶、肉、鱼、甜的制品作为小儿的最佳食品,当小儿脾胃功能较弱,无法吸收、消化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往往产生中医所说的“积滞”现象。

当体内“积滞”太严重,就由里及外,感受“邪气”而感冒夹积。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孩子消化不良,嘴里呼出酸气时,就可能要生病、感冒了。

高蛋白的堆积不但损伤了孩子脾胃的正常功能,而且还会造成胃火内炽,胃热循经上行于咽喉,造成咽炎、扁桃体炎等炎症,从而引起发热,表现为“风热感冒”。

六、小儿推拿—推走宝宝的“易感体质”

小儿推拿是治疗“易感儿”最好的方法,是首选方法。该方法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宝宝和家长都容易接受! 由于“易感儿”一般病程都普遍偏长,迁延不愈,体质偏差,依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小儿五脏六腑尚未发育完全,气血津液不足,因此易引起脾、肺、肾三脏的疾病,所以在治疗“易感儿”方面,应该以健脾补肾、补益肺气为原则。

基本手法:

1、头面部四大手法

(1)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12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2)推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推坎宫

次数: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明目

(3)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揉2分钟。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4)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

次数:30-50次

功效:疏风解表、 安神除烦

以上四大手法我们称为它为预防感冒的四大基本手法,能达到益卫固表,平衡阴阳,预防感冒的功效。

2、清补脾 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大拇指桡侧,赤白肉交际处。

手法:清补脾即来回推之。(最好将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健脾胃、补血气,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3、清肺经 300次

位置:在无名指指根到指尖。

手法:无名指指面自指根推至指尖为清肺经;反之称补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肺泻热,止咳化痰。

4、揉板门 300次

位置:板门位置在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

手法:中指尖作揉法,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清胃热、止吐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通调三焦之气,主治脾胃运化不足导致的积食、消化不良,帮助小儿解决胃动力不足的问题。

5、顺运内八卦 300次

位置: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个圆,八卦穴就在这个圆上。称为运内八卦。

手法:使用按摩油等按摩介质,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尖轻轻的由乾卦起,以顺时针的方向推运至兑卦止,周而复始画圈,手法力度一定要轻。

作用: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6、清大肠 00次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7、清天河水 300次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2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食积多有郁热,清天河水以清散郁热。

8、揉风门 1分钟

位置:风门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

手法:用两手拇指指腹、或者两手食指中指两指着力该穴,按揉直至有酸胀感。

作用:解表通络、止咳平喘,多用于防治感冒,咳嗽气喘等症。

9、揉肺俞 至微微发红为止

位置:肺俞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穴。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肺俞穴2-3分钟后,再横擦肺俞以热透为度。

作用:补肺益气、止咳化痰,主治孩子咳嗽、气喘、鼻塞等。

10、揉定喘 1-2分钟

位置:位于背部大椎穴旁开0.5寸,左右各一穴。把孩子头低下,用手在颈后摸索,会在颈后摸到隆起的一块突起的硬骨,这就是第七颈椎棘突,它的下缘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

作用:补肺益气、止咳化痰,主治孩子咳嗽、气喘、鼻塞等。

小儿推拿李波: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易感体质如何推拿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