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前,此人临终前悲叹道:“我死后,大清必亡”,后果真应验

 博采简纳 2020-04-13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名号听着十分响亮,他们四人撑起了当时的清廷,各种响亮的名声加在他们身上。每一个人去世都得到了全国人的哀悼,然而,除了曾国藩去世得早,剩下的三个人都是带着遗憾去世的。带着国之将亡的遗憾,他们不是没有努力过,但他们弱小的身板撑不起着即将坍塌的大厦。其中,有一个人在病逝前说出的遗言是,我去世后,国家将要灭亡了。

在当时来说,要说谁最先感觉到国家的危难,莫过于是这一批人。所以他们举办洋务运动,兴办兵工厂、筹建水军。左宗棠临死前的话语全是国家,他请求设立海防大臣,但他没有时间再看到海防的加强。李鸿章看到了,并一手筹建了北洋水师,可不久后的甲午海战彻底击垮了这位老人的心血。

他随后提出假若要跟日本打,一定要抵抗到底,一定能赢。李鸿章终究也没有见到国亡,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他抱憾去世。剩下的最后一个人才是最痛苦的,他经历了这一切,却比其它三人更近的见到国将亡的前夕,这个人就是张之洞。四人之中,张之洞的年龄是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但他的功劳不比其它三人低。

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张之洞出生,他的父亲做了一辈子的官,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府。张之洞注定要比他的父亲走得远,从小他就十分聪明,四书五经、史学、孙子兵法、六韬他都学过,晚上的时候他喜欢读书静静的思考。道光三十年(1850年),还不到十四岁的张之洞就考上了秀才,两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举。

按照他这样的实力,早早的进士及第完全有可能,但他直到27岁才去考,一举中进士。这些年的时间里,他在帮着父亲处理军务,还有就是结婚生孩子,古人向来讲究先成家后立业。到了23岁和24岁,又因为考官是家族的兄长,所以按照惯例回避。这一来二去之下,就拖到了27岁,不过金子到什么时候都会发光的。

开始的时候他主要是管理教育方面,湖北、四川的学风被他整顿得很好。光绪五年(1879年),因伊犁朝廷内多有争执,张之洞上了一封奏折分析与俄国的条约,很快被两宫太后召见,而这时的他已经是请流派的首领。因为跟俄国的交涉,他得到了慈禧的赏识,洋务运动无疑是他一生之中的浓墨。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成为了湖广总督,他先后开设多个学堂,又修铁路,开设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是修炼钢铁的,中国的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甲午海战爆发的时候,张之洞也急得不行,几次给李鸿章发去意见,可李鸿章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名声虽然响亮,可没钱什么都是空话,李鸿章失去了兴起的信心,他已经年纪大了。张之洞没有,他慷慨激昂,强学会、时务报、湘学报他都大力推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光绪、慈禧去世,溥仪登基。袁世凯手握重权,载沣打算杀了袁世凯,张之洞表示反对,认为主少国疑。这时李鸿章也早已去世多年,张之洞的生命也将迎来尽头。

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张之洞病重。八月二十一日,载沣亲自来看望这个四朝老臣。他心心念念都是国家,可载沣的反应却让他感到悲哀。在载沣走后,张之洞连连叹道,亡国之音,接着又说我去世后,国运尽矣。他并不是说自己有多么重要,而是已经看到了亡国的征兆,他明白,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快塌了。这天晚上,张之洞带着国家将亡的悲痛去世。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