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规划考研】外国城市建设史【10】邻里单位

 班克西赫 2020-04-13

哈喽,大家好,今天是2月13日,为大家讲解《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四篇 现代城市


邻里单位

一 背景

机动车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形态、规模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 定义

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六条基本原则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邻里单位占地约65ha,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500m·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雷德伯恩体系

一 背景

为解决人车混行越来越危险的情况,斯泰恩和赖特在雷德伯恩实施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二规划特点

1道路按不同功能分类,车行交通和步行交通完全分离

2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形成口袋形;

3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

4形成没有大量汽车交通穿越的大街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