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却为何“激愤而死”?

 四地闲夫 2020-04-13

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蜀汉局势后,便开始他的六出祁山。由于连年征战,诸葛亮又是大大小小的事情亲力亲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在54岁的时候,病逝在五丈原的军营里。

朝野震动,蜀汉上下皆挂孝,文武百官、山林百姓无不痛哭,举国上下哀声遍地,就连被贬为庶民,曾经的托孤大臣李严,都哭得十分伤心,最终更是激愤而死,追随诸葛亮而去。

讲道理,身为中都护、骠骑将军、都乡侯的李严,是被诸葛亮废掉职务并贬为平民的,他应该痛恨诸葛亮才对,怎么结果却因为诸葛亮痛哭流涕,激愤而死了呢?这不科学啊!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却为何“激愤而死”?

但如果去细细研究,这还真的是很科学。

刘备托孤白帝城的时候,给李严的职务是尚书令、中都护,并镇守永安。尚书令统领百官,中都护掌握军队,可谓是位高权重,封疆大吏。

但又不得不说,刘备选择李严当托孤大臣是个无奈之举,对李严来讲,也是个烫手洋芋。

蜀汉虽说地盘不大,人口不多,但内部是派系林立,最主要的四大派系便是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和益州派。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元老派所剩无几,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而诸葛亮是荆州派的核心人物,为了平衡各个派系,刘备便选择东州派的核心人物李严来担任托孤大臣。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却为何“激愤而死”?

李严的确是实力强劲,军事上可以数千兵马扫平数万乱民,政务上懂得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法律上参与《蜀律》的制定,即便是放在今天,那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李严的性格太过自负,又比较自私,因为官邸住宅的事情和下属杨洪闹翻,气的杨洪辞职罢官。因为不喜欢下属王冲,天天找王冲的麻烦,吓得王冲直接投降曹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要调动李严手下的兵马,诸葛亮还得同意李严一大堆的条件。

也因此,李严在蜀汉的官场中人缘并不是很好,再加上他又是托孤大臣,位高权重,更是会引起一大批人的不满和嫉妒。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却为何“激愤而死”?

更不要忘了,李严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自然而然的是会受到元老派、荆州派、益州派的不满。

更为尴尬的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是让李严镇守永安。但蜀汉的政治中心是在成都,因此实际上李严在朝堂之上是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蜀汉朝廷有什么重要时期,李严都不会是第一时间内知道的。

没办法,虽然他是在地方上呢?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却为何“激愤而死”?

这也是为什么,当诸葛亮将李严贬为庶民的时候,几乎都没有受到什么阻力,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朝堂之中,或者说蜀汉的政治中心成都,并没有太多李严的人。

李严若是想要重回蜀汉的权力中心,最容易的方法便是诸葛亮的支持。只要诸葛亮愿意帮忙,那李严便能再进一步,毕竟诸葛亮既然可以将李严贬为庶民,自然也可以再让李严更进一步。

但是这个最容易的方法,随着诸葛亮的去世便断掉了,这对渴望拥有更多权力的李严来说,相当于是是断了他的希望,李严知道这辈子他想要再次成为蜀汉大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这才激愤而死。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李严却为何“激愤而死”?

当然了,如果蒋琬、费祎这两位诸葛亮的接班人愿意重新起用李严,那李严还是可以再次入朝为官的。但是一方面他俩不愿意,另外一方面,即便他俩真的愿意重新起用李严,那又应该给李严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安排低了,就不符合托孤大臣的身份。可是安排高了,不仅朝中大臣不服,还会影响到蒋琬、费祎的管理。为了减少这些麻烦,蒋琬、费祎干脆不要起用李严罢了。

李严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知道,他的野心,他渴望权势的希望,一切都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而破灭了。既然已经没有希望了,那还不如“激愤而死”。

当然啦,李严的痛哭流涕,多少也会有痛惜诸葛亮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