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扩张常见于心尖部(75%~80%)或心室中部(10%~20%)。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有证据提示,压力相关的激素激增,通过破坏微血管系统或心肌毒性作用而导致心尖球囊样扩张。 图1. 正常心脏和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变化。 2 若疑似心梗患者没有发现冠状动脉阻塞,通常会考虑应激性心肌病。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修订的应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图2. 一位应激性心肌病女性患者的心室造影图像,显示冠状动脉通畅,左室心尖部运动障碍。 3 病情稳定的患者,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可用于治疗肺充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负荷并控制高血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能有益。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确定是否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若存在,则不应使用正性肌力药,否则可能会加重梗阻。β受体阻滞剂和静脉输液是合理的,可以使用血管加压药。情况严重时可以考虑体外膜肺氧合。如果不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可使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加压药,必要是使用左室辅助装置。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如卒中和急性心梗,住院期间30天内其发生率为7.1%。对于大面积心脏运动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开始抗凝治疗。 虽然男性患应激性心肌病的可能性低于女性,但男性死于该病的几率高于女性。男性、躯体应激、房颤是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体而言,应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良好,约95%的患者会在几周内恢复心脏功能。 4 应激性心肌病或急性心梗发作时,两者的肌钙蛋白水平变化相似,但后者的肌钙蛋白峰值水平要高于前者。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高于急性心梗患者。 表1. 比较应激性心肌病和急性心梗患者的生物标记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