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知识与命运 2020-04-14

(3)牢脉

【脉象特征】沉取实大弦长 , 坚牢不移。' 牢 ' 者 , 深居于内 , 坚固牢实之义。牢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沉长 , 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 , 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 , 势大形长 , 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 , 疝气癥积之实证。

【机理分析】邪气牢固 , 而正气未衰者 , 如阴寒内积 , 阳气沉潜于下 , 或气血瘀滞 , 凝结成癥积而固结不移 , 在脉象上则可表现为沉弦实大的牢脉。若失血、阴虚等患者反见牢脉 , 当属危重征象。

3、迟脉的相类脉

(1)缓脉

【脉象特征】其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 ( 每分钟 60-70 次 ) , 应指均匀 , 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 , 称为平缓 , 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 , 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 , 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湿病 , 脾胃虚弱 , 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脾胃虚弱 , 气血不足 , 则脉管不充 , 亦无力鼓动 , 其脉必见怠缓弛纵之象。湿性黏滞 , 阻遏脉管 , 气机被困 , 则脉来虽缓 , 必见怠慢不振 , 脉管弛缓 , 有似缚之象。若有病之人 , 脉转和缓 , 是正气恢复之征 , 疾病将愈。

(2)涩脉

【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 , 往来艰涩不畅 , 脉勢不匀。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较细 , 脉势滞涩不畅 , 如 ' 轻刀刮竹 ';至数较缓而不匀 , 脉力大小亦不匀 , 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机理分析】气滞、血瘀、痰浊、饮食等邪气内停 , 阻滞脉道 , 血脉被遏 , 以致脉气往来艰涩 , 此系实邪内盛 , 正气未衰 , 故脉涩而有力。精血亏少 , 津液耗伤 , 不能充盈脉管 , 久而脉管失去濡润 , 血行不畅 , 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总之 , 脉涩而有力者 , 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 , 为虚证。

(3)结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 , 时有中止 , 止无定数。

《脉经》曰 :' 结脉往来缓 , 时止复来。'《诊家正眼》称结脉是 ' 迟滞中时见一止。' 故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 , 脉律不齐 , 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 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机理分析】阴寒偏盛则脉气凝滞 , 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 , 心阳被抑 , 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 , 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 , 且为结而有力;若久病气血衰弱 , 尤其是心气、心阳虚衰 , 脉气不续 , 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 , 且为结而无力。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4、数脉的相类脉

(1)疾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疾 , 一息七八至。疾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比数脉更快 , 相当于脉搏每分钟 140-160 次。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极阴竭 , 元气欲脱之证。

【机理分析】若疾而有力 , 按之愈坚 , 为阳亢无制 , 真阴垂绝之候,可见于外感热病之热极时。若脉疾而弱 , 按之不鼓指 , 多为虚阳外越 , 元阳欲脱使然。三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 , 为平脉 , 不作病论。

(2)促脉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 , 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机理分析】阳邪亢盛 , 热迫血行 , 心气亢奋 , 故脉来急数热灼阴津 , 则津血衰少 , 心气受损 , 脉气不相接续 , 故脉有歇止;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有形实邪阻滞 , 脉气接续不及 , 亦可形成间歌。两者均为邪气内扰 , 脏气失常所致 , 故其脉来促而有力。若因真元衰惫 , 心气衰败 , 虚阳浮动 , 亦可致脉气不相顺接而见促脉 , 但必促而无力。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促脉者。

(3)动脉

【脉象特征】见于关部 , 滑数有力。动脉的脉象特点是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点 , 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 , 应指如豆粒动摇 , 故《脉经》说 :' 动脉见于关上 , 无头尾 , 大如豆 , 厥厥然动摇。'

【临床意义】常见于惊恐、疼痛等症。

【机理分析】惊则气乱 , 痛则气结 , 阴阳不和 , 气血阻滞。故因惊、因痛致使阴阳相搏 , 气血运行乖乱 , 脉行躁动不安 , 则出现滑数而短的动脉。

5、虚脉的相类脉

(1)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 , 但应指明显。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 , 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机理分析】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 , 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 , 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 , 故脉来细小且无力。湿性重浊黏滞 , 脉管受湿邪阻遏 , 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

(2)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 , 按之欲绝 , 若有若无。微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极细小 , 脉势极软弱 , 以致轻取不见 , 重按起落不明显 , 似有似无。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 , 阳气衰微。

【机理分析】营血大虚 , 脉管失充则脉细;阳气衰微 , 鼓动无力则脉弱 , 按之欲绝 , 似有似无。临床上以心肾阳气衰微较为多见。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 , 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3)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 , 止有定数 , 良久方还。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律不齐 , 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 , 歇止的时间较长 , 脉势较软弱。

【临床意义】见于脏气衰微 , 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等病证。

【机理分析】脏气衰微 , 元气不足 , 以致脉气不相接续 , 故脉来时有中止 , 止有定数 , 脉势软弱 , 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见代脉 , 是因暂时性的气结、血瘀、痰凝等阻抑脉道 , 血行涩滞 , 脉气不能衔接 , 而致脉代而应指有力。

(4)短脉

【脉象特征】首尾俱短 , 常只现于寸或关部 , 尺脉多不显。短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的范围短小 , 脉体不如平脉之长 , 脉动不满本位 , 多在关部及寸部应指较明显 , 而尺部常不能触及。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机理分析】《素问 · 脉要精微论》说 :' 短则气病。' 心气亏虚 , 无力鼓动血行 , 则气血不仅难以达于四末 , 亦不能充盈脉道 , 致使寸口脉搏动短小且无力。气滞血瘀或痰凝食积 , 致使气机阻滞 , 脉气不能伸展而见短脉者 , 必短涩而有力。故短而有力为气郁 , 短而无力为气。

6、实脉的相类脉

(1)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 , 应指圆滑 , 如盘走珠。滑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形态应指圆滑 , 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 , 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 , 妇女的孕脉

【机理分析】《素问 · 脉要精微论》说 :' 滑者 , 阴气有余也。' 痰湿留聚、食积饮停 , 皆为阴邪内盛 , 邪气充渍脉道 , 鼓动脉气 , 故脉见圆滑流利。火热之邪波及血分 , 血行加速 , 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

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 , 多见于青壮年 , 张景岳说 :' 若平人脉滑而冲和 , 此是荣卫充实之佳兆。' 育龄妇人脉滑而经停 , 应考虑为妊娠 , 若过于滑大则为有病。

(2)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 , 如按琴弦。

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端直而似长 , 脉势较强、脉道较硬 , 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 , 故形容为 ' 从中直过 '、' 挺然于指下 '。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 , 轻则如按琴弦 , 重则如按弓弦 , 甚至如循刀刃。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 , 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机理分析】肝主筋 , 脉道的柔软、弦硬与筋之弛缓、强劲之性相同;肝病多郁滞 , 肝气失于条达则脉多弦劲 , 故称弦脉 ' 在脏应肝 ', 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 , 均可使肝失疏泄 , 气机郁滞 , 血气敛束不伸 , 脉管失去柔和之性 , 弹性降低 , 紧张度増高 , 故脉来强硬而为弦。并随邪气性质不同而或为弦紧 , 或为弦数 , 或为弦滑等。

虚劳内伤 , 中气不足 , 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 , 阴虚阳亢 , 也可见弦脉 , 但应为弦缓或弦细。如脉弦劲如循刀刃 , 为生气已败 , 病多难治。' 弦而软 , 其病轻;弦而硬 , 其病重。' 是以脉中胃气的多少来衡量病情轻重的经验 , 临床有一定意义。

弦脉在时应春 , 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 , 是由于初春阳气主浮而天气犹寒,脉管稍带敛束 , 故脉如琴弦之端直而挺然 , 此为春季平脉。健康人中年之后 , 脉亦兼弦 , 老年人脉象多弦硬 , 为精血衰减 , 脉道失其濡养而弹性降低的征象。朱丹溪指出 ' 脉无水而不软也 ', 经云 '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 故随年龄增长 , 脉象失其柔和之性而变弦 , 属于生理性退化表现。

(3)紧脉

【脉象特征】绷急弹指 , 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 , 坚搏抗指 , 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 , 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 , 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 , 但脉体较弦脉柔软。

【临床意义】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机理分析】寒为阴邪 , 主收引凝泣 , 困遏阳气。寒邪侵袭机体 , 则脉管收缩紧束而拘急 , 正气未衰 , 正邪相争剧烈 , 气血向外冲击有力 , 则脉来绷急而搏指 , 状如切绳 , 故主实寒证。寒邪侵袭 , 阳气被困而不得宣通 , 气血凝滞而不通 , 不通则痛;宿食积于中焦 , 气机失和 , 脉管受阻亦可见紧脉。

(4)长脉

【脉象特征】首尾端直 , 超过本位。长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搏动范围显示较长 , 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常见于阳证、热症、实证 , 亦可见于平人。

【机理分析】若阳亢、热盛、痰火内蕴 , 正气不衰 , 使气血壅盛 , 脉管充实而致脉搏搏动长 , 超过寸尺 , 如循长竿之状。

正常人气血旺盛 , 精气盛满 , 脉气充盈有余 , 故搏击之势过于本位 , 可见到柔和之长脉 , 为强壮之象征。老年人两尺脉长而滑实多长寿。《素问 · 脉要精微论》说 :' 长则气治。' 说明长脉亦是气血充盛 , 气机条畅的反映。

以上图文内容就是大熊在脉象这一节的学习笔记,语音部分是苗老师对学习笔记的进一步讲解。一边看图文,一边听语音讲解,哪怕是最枯燥的 28 种脉象的内容,学习起来是不是也挺有乐趣?

学习中医的过程,有了大熊和老苗的陪伴,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也会变得富有乐趣。大熊和老苗的中医基础课,可以作为你们踏入中医大门的起点。

至于你们最后能走多远,就得看你们自己的了。

明天精彩继续……

2020 年最新课程安排

参加学习的学员须以电话、微信、短信或其他方式报名注册。

版权声明

1、本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2、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内容来自ZAKER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