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史-中世纪的文明演进-拜占庭帝国

 零壹贰012 2020-04-14

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在日曼耳人的冲击下灭亡,但罗马帝国东部的东罗马帝国仍然存在,一直从305年延续到1453年。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为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城,所以帝国通常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的复兴

公元6世纪,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在位)即位后开始着手复兴罗马帝国的活动,查士丁尼的舅父查士丁原是拜占庭的宫延侍卫长,518年被军队选为皇帝,查士丁尼被封为'恺撒'。527年查士丁死,查士丁尼即位皇帝,他以复兴罗马帝国为终生斗目标,提出'一个国家,一部法典,一个教会'的治国方针,他任命法学家特里特里波尼安主持修编了古罗马法典的巨大工程,把古罗马诸帝的法令和历代法学家著作汇集成三部巨著构成《罗马民法汇编》,为了加强统治,他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建了许多宏伟社观的大教堂和修道院,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成为那个时代拜占庭教堂的精华,至今仍屹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他还亲自多与修订教会和修道院法规,主持宗教会议,但他企图同'一性派'妥协,统一帝国人民信仰的努力没有成功。532年,他在皇后提奥多拉策动下,动用军队镇压了著名的'尼卡起义'('尼卡'为起义者口号,即希腊语'胜利'),公然同古罗马的民主制残余决裂,巩固了专制皇权,他还同波斯进行了长期战争,以保持拜占庭与东方(主要是中国)贸易商路的通畅。他兴兵摧毁了北非的汪达尔人国家(533-534)和意大利的东哥特人国家(535-555),长期战争虽然最终使地中海世界(包括北非西班牙一部和意大利)重归帝国版图,但也大大消耗了国力,政治上也陷入重重危机565年查士丁尼死之后,他所缔造的地中海大帝国也迅速土崩瓦解,复兴罗马帝国之梦也烟消云散。

世界史-中世纪的文明演进-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廷名将贝利萨留

建立总督制

公元6世纪末期,拜占庭皇帝莫里斯在拉温那和迦太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统治形式总督制,以加强对意大利和北非新占领区的统治。这成为后来拜占庭军区制所仿照的模式,在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虽'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半岛一部,却未能使它们'长治久安'。伦巴德人在北意大利的入侵和摩尔人对北非地区政权的反抗,使两地的统治者疲于应付,帝国统治摇摇欲坠。为加强意大利和北非军队的势力,拜占庭皇帝莫里斯分别以拉温那和迦太基为中心,建立了意大利拉温那总督区和北非迦太基总督区,在总督区内,地方行政官员服从军事长官一总督。总督是皇权在地方上的代表,是当地军事、政治、宗教事务的最高仲裁者,总督的身份如同皇族,其宅邸也称'圣殿',总督回京城述职时,京城文武官员须以迎接'圣驾'(皇帝)之礼出城迎接,北非总督区的将军希拉克略之子还承担了推翻福卡斯军人政权,恢复帝国元老贵族统治,建立新王朝的历史重任。

世界史-中世纪的文明演进-拜占庭帝国

军区制的推行

610年,拜占庭迦太基(西北非)总在君土坦丁堡元老院的支持下,派儿子稀拉克略率军东渡,推翻了福卡斯军人政权,建立希拉克略王(610-71),希拉克略首先用外交手段平定了帝国北疆的阿瓦尔人,然后全力以赴结束了对波斯的战争,收回了曾被波斯人占领的亚美尼亚省,紧接着他仿照帝国拉温那总督区和迦太基总督区的组织方式,在亚美尼亚建立了军区制(或称宅姆制)。7世纪中期以后,由于阿拉伯人对小亚细亚、叙利亚地区的不断威胁和斯拉夫人在巴尔于半岛的不停骚扰,王朝统治者遂把亚美尼亚的军区制推至帝国全境。到伊苏里亚(叙利亚)王朝时期,这种制度得以完善和巩固,军区数量也不断增加,遍及巴尔干、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地中海诸岛。军区制把大量自由农民变成领有世袭军事地产的屯田兵,免除了军队兵源的后顾之忧。同时,大批斯拉夫人在查士丁尼二世(6世纪末~7世纪初)时期被强行移居小亚细亚屯田,在经济上、军事上加强了帝国的实力,军区自由农民平时生产,战时自备武装给养征战,减轻了帝国的军费负担,也促进了对可耕地的大规模有效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军区制的形成和推广,一个军事封建主阶级迅速形成,他们一方面构成帝国早期大封建地产的基础,加强了拜古庭军队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也成后来同中央集权相抗衡的隐患。

叙利亚王朝兴起

公元717年,拜占庭阿纳托利亚军区的总督利奥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人民的支持下登位做了皇帝,是为利奥三世(717-741在位)。在公元7世纪末8世纪初的拜占庭内乱和危机中,利奥战胜了自己的竞争者,镇压了军人的叛乱,击退了阿拉伯人对君士坦丁堡的水陆进攻,恢复和重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秩序,使拜占庭国家重新振兴。他以希腊文颁布了简明实用的法典《法律选编》,使罗马法适应拜占庭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在行政方面,利奥完善了希拉克略时期建立的军区制在整个帝国范围内推行了新的军政合一的地区统治,加速了帝国封建化的完成和新兴军事地主贵族势力的发展。使领有份地的小土地所有者成为帝国农业生产和军队建设的主力,在宗教上,利奥发动了有深远历史影响的'破坏圣像运动',以遏制教产的膨胀,使军事贵族的经济、政治实力得以加强,利奥及其后代的统治,使帝国脱离了困境,为进入拜占庭的强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拉丁帝国建立

12世纪末,在内忧外患中逐步衰退的拜占庭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被其弟阿列克塞所废,伊萨克被打入黑牢。其子小阿列克塞只身逃亡,向西方教皇及德王非利浦求放1203年年末,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篡权者闻风而逃,废帝重登圣殿。但在十字军帮助下恢复帝位的父子由于无钱酬劳十字军,遂在城内横征暴敛,引起人民起义。1204年1月25日,伊萨克父子再度被赶下宝座,人们拥立的新帝阿列克塞五世向十字军发出逐客令。于是,1204年4月12日残暴的十字军攻入君土坦丁堡,经过一番洗劫后,在这里按西方人的模式建立了'拉丁帝国'。1261年,在热那亚人舰队帮助下,尼西亚帝国皇帝迈克尔八世发兵夺回了君士坦丁堡,驱逐了盘踞在巴尔干及近东的大部分拉丁人,恢复了希腊人的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策划已久,科索沃战役和尼科堡战役之后,君士坦丁堡已成为在土耳其人势力包围下的一座孤城。1422年,拜占庭皇帝曼纽尔二世企图策动土耳其宫廷政变,以挽救拜占庭灭亡之势。苏丹穆拉德二世遂向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举进攻。在君士坦丁堡居民的奋力抵抗下,土耳其军未能如愿,遂折兵向南洗劫了科林斯地峡和莫里亚城堡,并迫使拜占庭向其纳贡,割让色雷斯的几座城市。1453年4月初,土耳其再度向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他们使用了当时相当先进的武器,包括铜炮、火枪等。4月22日,土耳其买通了居住于加拉太区的热那亚商人,把战舰由黄金角对岸的陆地用滚木运进黄金角,粉碎了拜占庭的火攻计划。5月29日总攻开始,土耳其军队由三面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多次进攻,突破圣罗曼努斯门进入城内。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洗劫三天,许多文化瑰宝横遭破坏,人民惨遭屠杀,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希腊全境。拜占庭帝国灭亡。

世界史-中世纪的文明演进-拜占庭帝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