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肝肾阴虚”论治帕金森病

 一人一方2020 2020-04-14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PD病因复杂,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本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全身僵硬、活动困难,无法起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金标准是左旋多巴等多巴胺替代疗法,但是此治疗方法不良反应明显,而且对少许病人无效。临床证据表明: 中药治疗 PD疗效显著,且可以降低多巴胺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1、“肝肾同源于脑”学说是基础

肝肾同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五脏相关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同属于下焦的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滋生的密切关系。中医对“肝肾与脑相关”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肾生骨髓,髓生肝”; 至于骨髓,《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骨者髓之府也”。《素问·奇病论》载“髓者,以脑为主”,《灵枢·海论》又谓“脑为髓之海”。由于“肾生骨髓”“脑为髓之会合”,所以脑和髓的名称虽然不同,而实际上同出一源。正因为肝肾通过“脑髓”而发生联系,故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根据《内经》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理论观点,为后世治疗许多慢性疾病提供了基础。现代医学对肝肾本质的深入研究,主要一致性结论是将肾虚定位于下丘脑,和肝病证候的出现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PD虽然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西医普遍认为 PD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中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多巴胺通路变性,其病位在脑。此外 PD 患者大多数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而脑萎缩的程度与运动障碍及认知能力退的程度密切相关,症状越严重,脑萎缩越明显。

  2、病因病机

PD 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年龄、环境、遗传等有关。中医学无 PD 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PD可归为“颤证”“颤振”“震颤”等病证。

本病病位主要在脑,但涉及多个脏腑,其中肝肾功能失调为其关键。《素问》曰: “五 八,肾 气 衰……七八,肝气衰……”肾气衰出现早于肝气衰,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影响到肢体运动正常功能,出现肌肉拘挛僵直、颤振,肢体少动,活动笨拙等 PD 症状。PD好发于中老年人,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衰弱,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日渐虚衰,肾精渐亏,肝气渐衰,加之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久病及肾,加重肝肾阴虚之症。肝肾阴虚,阴虚阳盛,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化而生风,阴虚风动,牵动肢体导致颤抖摇动,又肝肾乙癸同源,水不涵木,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陆艳等认为肝肾阴阳失调为 PD 的基本病机,提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补益肝肾、阴阳并补、补益肾阳等分期治疗的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证实,PD 病人肝肾阴虚贯穿整个疾病过程,运用滋补肝肾中药确可缓解症状,故肝肾阴虚是本病的基础,是发病的根本病机。

3、滋肾平肝、通络活血贯穿 PD 治疗的始终

3.1、重视补肾固其本

肾藏精、生髓、通脑,脑为髓之海,肾脑密切相关。肾主发育,其精气乃脏腑生存、发育之基。脑发育亦由肾所主,其物质基础是肾之精气。肾精气足,则生髓充脑。脑为元神之府,主神明,肾精气足,则髓海得养,神机运转如常。当肾精亏虚时,精不上承,无以生髓,脑髓空虚,髓海不足,脑窍失养,脑失其用,则出现肢体震颤、拘挛、项背强直,肢体少动,活动笨拙等症状。PD 患者通常有较长病史,且多见髓海匮乏,脑转耳鸣,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从人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来看,中老年人又多存在肾虚或者肾虚为主的多脏腑功能受损状态,因而 PD 易多发于中老年人。肾虚是 PD 的根本病机,应从肾论治PD; 按理选药,在医治PD时,应注重滋补肾气,填精益髓。临床治疗中常用墨旱连、枸杞子、女贞子等药物。

3.2、注重疏肝、平肝、柔肝的辨别及运用

 PD 病情缠绵,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故临证时发现大部分门诊就诊患者常常具备明显的肝郁症状,或情绪急躁,动则易怒; 或悲观低靡,善太息; 或过于焦虑等症状。且肝木为厥阴之脏,可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血行不利,血络瘀滞,筋失濡养,可加重震颤。故在临床治疗时,对于此类病人常从疏肝法着手,选用柴胡、川楝子、香附、炒枳壳等药物,使郁者疏之,瘀者通之,肝气调达,筋脉柔和,则震颤等症得以缓解。肝用太过往往因于肝体不足,其表现每呈肝阳上亢。PD 患者除具有肢体颤抖等表现外常伴有眩晕、血压偏高等肝风内动的表现。PD 与肝风内动、肾精亏虚及痰瘀浊毒堆积密切相关,治以调理肝肾、活血解毒为法。平肝重在压抑、制约,临床中常用生龙骨、生牡蛎、钩藤、首乌藤、磁石等平肝息风止痉类药缓解疾病的症状。PD 患者久病失养、肾阴亏虚,而导致肝的阴血不足,临证可见视力减退、双目干涩、头晕耳鸣,或寐差、多梦、口干、肢麻、脉弦细等症状。柔肝既能调和肝脏之气血,又能柔和筋脉之拘急,因此需给予柔肝养血药物以柔肝体,养肝阴。叶天士也认为“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养肝之体,即可以柔肝之用”,并提出了柔肝三法———柔肝解郁、柔肝通络、柔肝舒筋。临证时常用白芍、生地黄、当归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3、兼顾风、痰、瘀、毒辨证在 PD 中的重要作用

风、痰、瘀、毒为颤证主要致病因素,亦是五脏功能失调的次生产物。风动是颤证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表现,风象亦贯穿疾病的始终,震颤、强直、拘急均为风邪内动之象。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是导致痰、瘀的根本原因。脏腑功能失调,无以转化水液,则水湿停聚为痰; 脏腑功能失司,无以运行血液,则血行停滞,内停为瘀; “血积既久,化为痰水”,顽痰恶血,相互胶结,阻滞脑窍,筋脉失养,发为颤证; 痰瘀交阻生风,脑神受损,四肢失控,筋脉肢节出现不自主抖动等症状。痰瘀交阻,津血濡养功能减退,筋脉失养,亦加重震颤。毒为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痰浊、血瘀,也有久用左旋多巴等药物在体内蓄积的药毒累加而成。风、痰、瘀、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改变。所以治疗中不论何种证型,均应在治本的基础上运用平肝息风之法。此外临证时常用远志、半夏、炒莱菔子等药物以祛痰开窍; 血行则风灭,常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由于活血化瘀类植物药力量较弱,而虫类药能够息风定颤、搜风通络之功效,故常以全蝎、地龙替代。现代研究表明滋补肝肾、活血通络的中药可以有效缓解 PD 异动症症状,改善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的功能,起到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

4、经典病案分享

患者,男,60岁,退休职工,于2017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 双上肢抖动 1 年,加重伴右下肢抖动半年。

现症: 病人1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运动迟缓,双上肢抖动,静止时明显,于外院诊断为 PD,予以美多芭治疗,每次 1 /2 片,每日3次,症状有所减轻。近半年来自觉服药后改善不如以前,双上肢抖动加重,并出现右下肢抖动,为求中医中药治疗,遂来本院门诊。患者平素烦躁易怒。

症见: 双上肢静止时不自主抖动,右侧为甚,右下肢行走时拖曳,口干,腰膝酸软,时感头晕耳鸣,健忘,纳差,夜寐欠安,大便干结,舌质黯,少苔,脉沉细。

查体: 血压 150 /80 mmHg,面容呆滞,肌张力增高,慌张步态。

诊断为颤证,证属肝肾阴亏、阴虚风动。

治以补益肝肾,平息肝风。

方药: 柴胡15g、生牡蛎20g、生龙骨20g、钩藤20g、炒酸枣仁15g、炒山楂9g、柏子仁10g、白芍15g、枸杞子30g、墨旱连30g、生地黄15g、全蝎3g,30剂,水煎服,每天 2 剂,早晚饭后温服。患者服药一月后复诊,震颤有所改善。遂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加减,后坚持服药1年余。嘱其规律作息,放松心情。此后间断服药巩固治疗,症状逐步减轻,病情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患者属肝肾阴虚证型。患者年纪稍大,肝肾功能日渐虚衰,病程日久,耗伤阴液,故出现口干、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因其平素烦躁易怒,肝失疏泄,不能畅达情志,郁久化火,灼伤津液,故出现纳差、夜寐欠安等症状;患者久病多瘀,故舌质黯。因此采用补益肝肾,平息肝风之法。结合本病肝肾阴虚的病机,方中加入加枸杞子、墨旱连、生地黄补肾药物固其本;颤振属风,息风为先,故治疗上加入生牡蛎、生龙骨、钩藤息风止痉之品增强疗效。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对症药物,如柴胡疏肝理气;炒酸枣仁安神除烦;柏子仁润肠通便;山楂消食和胃;白芍养阴柔肝,缓筋脉之拘急;全蝎活血化瘀。全方以培补肝肾治本为主,祛风化瘀治标为辅,标本兼治,共奏补益肝肾,息风定颤之效。PD 的治疗,并非一方一法即可获效,临床病因病机复杂,要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不拘于一脏一腑,开阔思路,辨清虚实、主次,才能为解决 PD 这一难题找到新的突破口。

结语:

论中医的好处

自古至今,中医是继承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精髓,是以古代华他李时珍以及张仲景等等的著名中医流传下来的国宝。

中医最重要的理论,一是整体观,一是辩证论治,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辩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辩证就是根据四论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辩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三间的关系,慨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中医的好处有二条结论:

1、中医是我国流传下来几千年的历史国宝。2、中药是大地母亲培植出来的自然的,对人身体是不会有任何副作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