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Ztiger1980 2020-04-15

阿方索六世在公元十一世纪收复托莱多以后就把那里设为他的首府,但是这个时候托莱多还不能算是西班牙的都城,因为这个时候它还不叫西班牙,还是称作卡斯蒂利亚。

摩尔人失去托莱多以后就开始接受教训,他们励精图治,并且实行改革开放,还引进了北非强大的穆斯林势力。由此,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又巩固了他们的统治,一直占据着格拉纳达和科尔多瓦的广袤土地。阿方索六世乘着余勇,带着人马打算扩大战果,就和增援的北非摩尔人又打了一打仗。上次他是打了人家一个措手不及,在遭遇战中占了上风。这次可不行了,人家穆斯林可不是光吃素,在正规战里占尽了上风,把阿方索六世打得丢盔卸甲、灰头土脸不说,还把他的兵马削去大半。他带去的十万大军就带回来三百,剩下的都被摩尔人消灭了。这时,穆斯林哈里发认为只有坚定的穆斯林才是他们的基本群众,就开始对非穆斯林的迪米(Dhimmis)加强了管制,这些迪米包括基督徒和犹太人。原来的多民族和睦相处渐渐演变出深刻的民族矛盾,统治又开始一点一点被瓦解,地盘也一点一点丢失。半岛北方的基督教国家一个一个都站立起来了,到公元十二世纪的时候,除了从北方延伸到中部的卡斯蒂利亚,北方还有莱昂王国、阿拉贡和巴塞罗那;西部则是葡萄牙。到了十三世纪,半岛上的基督教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整合,形成了葡萄牙、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几大势力。葡萄牙这时候已经在阿方索三世的努力下形成了自己的国家,自己单过去了。1212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获得了北方基督教国家的推举,成为基督教联军首领。他率领联军杀回来给他先人报仇,就又和穆斯林打了一仗,这次是大获全胜,消灭穆斯林大军十六万之众。1230年,他们一举攻克阿拉伯人的首都科尔多瓦,取得了收复失地运动的一场决定性胜利。从此开始,基督教势力在伊比利亚半岛占了上风,阿拉伯人开始收缩势力盘踞在南方的几个角落。

科尔多瓦(Cordoba)既然是穆斯林时期的摩尔人首都,它当年肯定也是非常繁华的,现在还有一些当年的遗迹,显示出其文化的发达。古代设都一定要找一条河,这个科尔多瓦也有一条河。导游说这条河叫做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我们记不住这个西班牙语的名字,就把它叫做“呱嗒,鸡蛋掉地河”。瓜达尔基维尔河是西班牙的“一条大河”,古时候也是“波浪宽”,客货两种船都可以通行到塞维利亚,然后进入直布罗陀以西的一个海湾,应该算是大西洋。现在不灵了,科尔多瓦河段已经不能走船了;塞维利亚河段还勉强通航。科尔多瓦古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瓜达尔基维尔河上的这座罗马古桥。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既然叫罗马古桥,那就说明它是古罗马时期的产业,其实它建于罗马共和国时期,那时的科尔多瓦是罗马的一个省。你看,那桥墩子底下根本没水。这座桥现在还在使用,车辆行人都可以过。

沿河有古老的河堤,河堤上杨柳青青,不知道这些杨柳古不古。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像所有地方的河堤一样,这个河堤上也是一条抗洪大马路。市政厅就在抗洪大马路上,以便遇到洪水爆发时积极组织市民搬运装满黄土的草包。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罗马古桥的桥头有一座高塔: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古城里面当然是古胡同,路面很窄,两边的房子很矮: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两边有很多古铺子: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光顾着看古铺子里的新货了,结果走进了一个古死胡同: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仰天长叹,满眼花,不是眼冒金星,而是花儿朵朵。原来这里叫做“百花小巷”,其实就是住户在墙上挂了很多花盆,但是每盆花都在开放。阳光照不到的小巷里也常年有花,古胡同里的居民非常有情趣。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从百花小巷死胡同出来,就看见对面高墙下有很好的高台,走累的游客就可以坐在那里歇脚。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这面墙里面是科尔多瓦最富盛名的建筑:大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最早是罗马神庙和哥特人的教堂,摩尔人来了以后,把科尔多瓦作为都城,就大兴城市建设,在罗马神庙和哥特人教堂的基础上修建了这所清真寺。工程开始于公元786年前后,当时的国王是拉赫曼一世。后来的阿拉伯国王不断地扩建,到1236年的时候已经能一次容纳二万多人做礼拜。这座清真寺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

阿方索八世收复科尔多瓦之后,继承他的费尔南德三世把这座清真寺改成天主教堂。他并没有把这座清真寺拆除,而是在清真寺里面嵌套装修了一座教堂,所以叫做嵌入式教堂。后来又不断被改建,十六世纪时宣礼塔被改建成了巴洛克风格的钟楼。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这时,当时的国王卡洛斯五世叫停了后面的改建活动,他要保留这座古代文化遗迹。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经过几个世纪改建以后的清真寺,里面还有教堂,所以叫做“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看看这个院子的局部: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正方形的院子是清真寺的第一个中心建筑,院子内侧是一圈拱廊。马蹄形连拱,模仿科林斯的柱子,这些都是公元八到十世纪伊比利亚阿拉伯建筑的特点。拉赫曼一世打了胜仗就把当地建筑上的石材拆下来运走,去修科尔多瓦的清真寺。另外,他还从北非老家往这里运石头,地中海对面拜占庭皇上也送给他一些石头。早期的阿拉伯建筑多采用土墙,然后外面贴石头装饰。到这座清真寺的时候,阿拉伯建筑已经开始用砖,这样就可以把墙做得很薄。而且,阿拉伯建筑师开始用砖做马蹄拱,这对结构计算和施工的工法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建筑对伊比利亚半岛产生了很大影响。

院子中间的净水池还在,四角有水龙头出水: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看看这个大门: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这个大门已经过改造,原样保留的大概就是那个门框了。马蹄形门拱是用红白二色砖拼出来的弧,红砖上还有绘上去的几何图案装饰。门拱下面可以看见坐在门柱上的红砖柱头,堆砌,不带雕凿。门柱两边立着二个装饰矮柱,上面放着科林斯柱头。门拱上面的矩形山花里面本应该是几何图案装饰,现在是改成了巴洛克雕塑。一个横梁上有两座罗马门,右边的罗马门里面是圣母玛利亚;左边的没看出来是谁。

进去看看,很多阿拉伯风格柱子还都保留了。这是上下双层马蹄拱: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你如果仔细看,可以发现上面的拱是马蹄拱,可下面的柱子却都换成了花岗岩的科林斯罗马柱。这个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战利品,被拉赫曼一世直接用在自己的建筑里了。

下面这个是双层多叶组合拱,下面的柱子也都换了,这回是大理石简化科林斯柱,肯定是战利品科林斯柱不够了: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还有单层多叶拱,带有刻得很深的叶形装饰图案,这是典型的摩尔人建筑装饰: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原清真寺的中间大礼拜堂被改造成了一个嵌入式的大教堂。看看大教堂和原清真寺的结合部,阿拉伯连拱和巴洛克柱子之间直接用天花板相连: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大教堂入口的拱券: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清真寺里中央大礼拜堂朝向麦加方向的那面墙叫做“朝向墙”,这面墙上有一个神龛叫做“米赫拉卜”,这是清真寺里最重要的装饰,也是清真寺的中心。现在这个中央大礼拜堂已经改造成大教堂了,而那面朝向墙则成了大教堂的巴洛克风格祭坛,华丽无比。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大教堂的顶部是巴洛克耶稣摇篮顶,枝肋中间装饰了各种图案和浮雕。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看看这个神龛:中规中矩的罗马门,中间坐着卡洛斯五世国王,上面有一个贴金十字架,十字架后面是西班牙的保护神老鹰。上面是耶稣摇篮式半圆屋顶。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下面这个是十字架建筑平面长短边交叉处墙角的柱子,巴洛克晚期带有洛可可风格的柱饰。这个柱子是所谓的束柱,它把连接屋顶枝肋的束肋捆成一束,然后落在地面上。这个柱子上的每根束肋上都有不同的雕刻花样,非常繁杂,令人眼花缭乱。巴洛克就是这样的讲究雕刻,而洛可可则把雕刻搞得更加浮夸。

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四:西班牙科尔多瓦

从伊比利亚半岛艺术史上来说,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一座里程碑建筑,它把公元八世纪在叙利亚确定的清真寺平面图在科尔多瓦实现了,也就确立了半岛上清真寺的结构和布局。这座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1984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前二年在地中海对岸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看了索菲亚大教堂,那是奥斯曼苏丹把拜占廷教堂改造成清真寺,这次是看到了西班牙国王把摩尔人清真寺改造成教堂。地中海两岸什么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影子,正好相反,真是神奇。

(修订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