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无声处:京剧《初出茅庐》赏析(四)

 cxag 2020-04-15

《初出茅庐》赏析(四)

      京剧《初出茅庐》,在集中刻画诸葛亮和刘备的同时,没有忽视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根据当时四团阵容强大的特点,在接下来的“出山壮行”一场,通过众人给诸葛亮饯行的场面,将一幅雄才大略人物的群英图呈现舞台:黄月英、诸葛亮、黄承彦、刘备,都有精彩的唱段,过去电台在选择这个剧目的时候,一般都是以这场戏作为代表,经常播出,所以留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使人难忘的是毕英琦的演唱,清新、委婉,细腻、深沉,它告诉我们:诸葛亮日后的成功,也饱含着黄承彦、黄月英父女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你看,黄承彦将兵书军法、八阵图形、木牛流马都传给了爱婿,诸葛亮真是如虎添翼了!刘备的幸运不小哇!

  我个人认为,在我国历史上,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君主,并不是只有刘备一人,而托孤大臣,辅佐两代君王者,历史上也有很多。但是,能够先是救明主于危困之中,纵横摆阖,成就了先王登基立帝的大业,然后又辅佐年轻的君王治理朝纲,独挡一面,鞠躬尽瘁,无怨无悔,这样文韬武略、德才出众的国家横梁,恐怕千古以来,仅有诸葛亮一人而已。

      所以,人们才千百年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这位先哲先贤的景仰和热爱。京剧《初出茅庐》是站在现代生活的角度,唱出了一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颂歌。刘备以自己戎马半生的经历,深刻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才三顾茅庐,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人才。传统戏《三顾茅庐》突出了一个“顾”字,重点是歌颂王权代表者礼贤下士的精神,新编戏《初出茅庐》则注意一个“出”字,突出了诸葛亮在出山前前后后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

  “张飞闹帐”这场戏,就是反映诸葛亮出山后第一次调兵遣将时的情景。面对杀奔新野而来的夏侯敦的十万大军,这位青年军师充分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他调动仅有的三千人马,决定在博望坡放火,一举消灭对方。这种反映大小三军齐集辕门,由主帅发号施令,进行部署的场面,在京剧传统剧目中,特别是反映三国时期军事生活的剧目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了。但是相对于传统戏来说,这场戏在唱段、唱腔的设计上,则显得更为精练和紧凑。

       在诸葛亮给赵云和关羽下命令时,张飞仅是少量插话,支言片语中透露出对诸葛亮既不信任,也毫无诚意,及到诸葛亮要求刘备诱敌只败不胜时,张飞再也忍耐不住了,于是以张飞和刘备每人一句跟一句地对唱开始,安排了张飞、诸葛亮、刘备三人各一段的“西皮”唱腔,公开表明三人各自不同的立场:张飞视诸葛亮为没用的村夫,而刘备则坚信诸葛亮是运筹帷幄的军师,他很担心张飞把诸葛亮气跑了。面对诸葛亮表示“千难万险难阻挡,不获全胜不还乡”时,我们不禁再一次为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真诚和信任而感动!

      全剧的最后一段唱,是在火烧博望坡之后,张飞终于认识到诸葛亮的才华后态度转变的表白。观众完全和张飞一样,坚信诸葛亮日后必能在军事上料事如神,我们自然想到:《借东风》和《空城计》里的诸葛亮,正是“这一个”诸葛亮,在中年和晚年的发展、继续。戏曲结尾的曲牌声,标志着青年诸葛亮形象塑造的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