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丧葬文化:秦汉(6)

 苏家酒窖 2020-04-15
中国丧葬文化:秦汉(6)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上期文章最后我们一起品鉴了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旌幡,其实马王堆2号汉墓、临沂金雀山汉墓的旌幡与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也都有细致精美的彩色图画,堪称佳品。

此外,旌幡上书写墓主姓名、籍贯的,在考古中也有发现。

例如甘肃武威磨咀子23号墓所出土的东汉铭旌,在麻布上有墨书篆文两行,上书“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留”;两行铭文之上各绘一圆形,左为“朱地墨乌”,右为“墨绘回龙而身涂朱者”;铭旌的上端用一树枝为横轴。

帛画局部细节

至于上面的绘画,过去解释为“内绘四灵之二。”安志敏先生认为此说不妥,他认为“实际上是代表着日月的形象,左侧很明显是太阳及其所载的金乌;右侧为月亮,所载者当为蟾蜍,可能由于漫漶不清,致被误释为龙。”

1972年出土的东汉铭旌,除质地为绢外,其形制与前一件一致,上有单行的墨书篆文,作“姑臧东乡利居里出”,铭文的上面,有日月图像,右侧载三足乌、七尾狐,左侧载有蟾蜍、玉兔。

这一发现从侧面印证了安先生的看法。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汉代丧葬礼仪中比较盛行的一种葬制。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部分葬制。

黄肠题凑

《后汉书·礼仪志下》载大丧云:“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刘注引《汉旧仪》云:“梓宫柏黄肠题凑椁。而臣下或亦僭用之。”

《群书治要》引崔寇《政论》曰:“送终之冢亦无法度,至用檽梓黄肠,多藏宝货,烹牛作倡,高坟大寝。盖汉天子之椁,以柏黄肠为里而表以石。”

但凡是有原则就有例外,黄肠题凑虽是帝王陵墓葬制,经皇帝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黄肠题凑。

比如《汉书霍光传》记载:“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官、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又如,《汉书·董贤传》:“(帝)令将作为贤起冢茔义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

又又如,《后汉书·梁商传》:商薨,“赐以东园朱寿(之)器,银缕、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


此外,还有个别胆大包天的人僭用黄肠题凑,或许是觉得自己生前做不了皇帝,死后要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

错金银云纹车饰 

固围村出土

《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椁楩(音同“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亦称“黄楩木”用来做棺材正正好)。”

从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黄肠题凑是一种在陵墓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中“黄肠题凑”一词时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曰:“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黄肠题凑模型 

南京博物馆

由此可知,“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其制大约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如《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天子之殡,居棺以龙輴,攒木题凑象椁。”当时的题凑为天子之葬,诸侯不得享用。战国时,礼乐之制各自僭越,厚葬之风也随之而起。

《吕氏春秋·节丧》载道:“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

《史记·滑稽列传》记优孟对楚庄王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葬女滕玉:“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固围村出土

其时,凑木似有一定的规格,《礼记·檀弓上》载:“柏椁以端长六尺。”郑玄注曰:“以端题凑也,其方盖一尺。”

1950年河南辉县发现的固围村2号战国时期魏国王室墓,其椁室系用长短木枋纵横迭错堆垒而成。木枋长者4.2~4.5米,短者长1米,木枋径为20~25厘米。棺室周围四壁木枋堆垒共17层。这种纵横垒筑的木枋,应是我国古代题凑之制的早期形态。到西汉时期,题凑之制趋成熟,因当时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题凑。”

迄今所发现最早的黄肠题凑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郊小沿村,墓主的身份据发掘者推测为西汉初赵王张耳(死于公元前202年)。

其题凑结构位于椁外,题凑与木椁四壁呈垂直状态。题凑东、西壁横铺(题凑木长1米);南、北壁纵铺(题凑木长1~4米),其题凑形制与固围村战国2号墓不同。

湖南长沙象鼻嘴文景时长沙王墓、陡壁山1号汉墓、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江苏高邮天山汉墓等都发现有“黄肠题凑”葬制,这使我们对这种葬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东汉时期,随着大型砖室墓和石室墓的盛行,传统的木结构“黄肠题凑”葬制已趋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石块构筑的“黄肠题凑”。

《后汉书·礼仪志下》载,建造陵墓时,“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战国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固围村出土

考古发掘中出土有多座黄肠石墓,如河北定县一东汉诸侯王墓中出土黄肠石400多块,大部分凿成近方形,长宽各1米左右,厚约0.25米,其中174块有铭刻或墨书文字,内容为进贡石材的县名和石工的籍贯、姓氏或尺寸。

黄肠石垒成题凑,围绕在砖构墓空的外侧,在砖室上面又平铺石块三层。用黄肠石建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与高邮天山汉墓的题凑结构较为相似。

河南孟津的邙山上也发现过一座东汉晚期的黄肠石墓,部分黄肠石上刻有文字,主要是姓氏或尺寸。

它们有的用于砌造墓壁,有的仅用于封堵墓门或墓道,实际上已失去了过去木构“黄肠题凑”墓的作用,仅保留了一些象征的意义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