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锦绣:同光十三绝(2)

 苏家酒窖 2020-04-15

喜新厌旧的人民群众移情别恋,看上了其他的地方戏曲。

晋中园老戏台

在当时这些地方戏曲统称为“花部”。既然是地方戏曲,种类也就丰富的多了,主要包括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弦索、二簧调等。花部发展的命运与昆曲是类似的——首先在乡野之间流传,等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和规模之后就进城去。最主要的两座城是北京和扬州。

乾隆时首都北京是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张江裁写作的《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中收录得的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的捐资栏记载,当时有名的戏班多达43个:

双和班、戬谷班、保和班、裕庆班、端瑞班、余庆班、萃庆班、大成班、王府新班、和成班、大春班、四和班、寿春班、集成班、宜庆班、永庆班、太和班、萃芳班、景和聚、新和聚、和合班、金环班、金庆班、金银班、金成班、贵成班、太成班、宝成班、玉成班、永祥班、禄和班、松寿班、大德盛班、庆龄班、万家楼、广和楼、裕兴园、长春园、同庆园、中和园、庆丰园、庆乐园。

长城下的戏台

地方戏京腔不仅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同时也受到皇家眷宠。杨静亭《都门纪略词场·序》说清代“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称极盛焉。”

时隔百年后的今天,尽管这些景象无法亲眼得见,但是在阅读这些前人记叙下的文字时,却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是华灯初上,又或是红日西斜,一座历久经年的戏台,和戏台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可能有的人吃过午饭就在这里早早候着了,可能有的人为了来听这一出戏翘掉了自己的工作...伴着节奏明快的丝弦声,大家翘首等待许久的角儿终于走到台前,一时之间,吆喝声就都响起来了,还有潮涌般的掌声:又或者,一瞬间全部寂静下来,先是不动声色地维持原状,一秒或两秒的时间过后,如同有人站在雪山顶上狠狠嚎了一嗓子般,风雪般的掌声在霎时间席卷一切,没过头顶,扑倒林木,天气也仿佛随之翻了个个儿...

扬州余晖下的楼台

扬州是南方当时最繁盛的都市,同样又是一个花部繁荣的地界。在扬州,昆曲只能在郡城演奏,被人们称为堂戏。至于包括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在内的花部,人们称其为为“乱弹”。

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对应“昆曲雅部”的“花部乱弹”,代表了新鲜的活力。或许是因为花部腔调、乐器、色艺丰富多彩各有特点,才得了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吧。人们给演奏花部的戏班子取名土班、草台班,这些直白朴实的名字或许正是表达了对花部的偏爱。

秦腔表演伴奏 铙钹

扬州的花部有一个人值得一提,魏长生。

魏长生,时人称为魏三,四川金堂人。出身贫寒,是秦腔著名的花旦演员,据记载,他姿态美艳,表情细腻,繁音促节,呜呜动人,被称为“一世之雌”。“魏长生入京,表演秦腔,一时风动,名重京师。后又至扬州演出,深受欢迎。”、“来郡城投江鹤亭,演剧一句,赠以千金。”

诗人赵翼在扬州看过他的戏,这样写:“年已四十,不甚都丽,惟演戏能随事自出新意,不专用旧本,盖其灵慧较胜云。”

嘉庆年间,魏长生第三次到北京献艺,最后在北京去世。史料记载“其所蓄已荡尽。年逾知命,犹复当场卖笑。人以其名重,故多交结之。然婆娑一老娘,无复当年之姿媚矣。壬戍送春日,卒於旅邸,贫无以殓,受其惠者,为董其丧,始得归柩於里。”

魏长生享年五十八岁,年近花甲仍能表演足见对这一行当的热爱,遗憾先生没有影像留下,只能从他人只言片语中想象了。不论先生最后结局如何,料想他年轻时候的风姿,大概就是善舞剑的公孙大娘那样的人物吧。

花部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某些原因,或许是统治者的优越感作祟(我们现在能了解到的就是统治者认为秦腔“词淫亵猥鄙”),乾隆五十年和嘉庆三年朝廷曾两次下令禁止秦腔演出。

秦腔曲目 杨门女将

“查江右所有高腔等班,其词曲悉皆方言俗语,俚鄙无文,大半多乡愚随口演唱,任意更改。非比昆腔传奇,出自文人之手,剞厥成本,遐迩流传,是以曲本无几。”

京腔、秦腔所演的剧本,其内容与编排,多与杂剧、传奇不同。大都语言通俗,趣味丰富,一般形式短小,便于排演。语言粗鄙、文字朴素,这或许也正是花部屡遭诟病、不为上层人士所喜的原因,但同时也是其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原因,翻一翻历史记载下来的名字:王大娘补缸、骂鸡、吊孝、看灯、拐磨、小寡妇上坟、思春、大闹销金帐...这些剧实在是太过于直白,直白到从剧名上,我们就可大略知道其中的一些内容。花部表演的这些故事有的取材于画本或文学作品,有的则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以粗陋的作品居多,花部中也确实有精品作品流传。

秦腔脸谱 孙悟空

虽然演出被禁,秦腔的精神还是传承下来了,这些诸多的优点被早期京剧吸收,这些精华我们现在还能从京剧演出中窥见。

地方戏曲花部的起兴,受到官方的种种打压抵制,但是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花部还是躲过了层层封杀迅速成长起来了。就在这次花雅之争后,徽、汉合流,京剧的诞生就在眼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