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乐系列:“民乐之王”的发展史

 苏家酒窖 2020-04-15
“文曲”倾柔情,“武曲”演恢宏的中国传统乐器!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在这首《琵琶行》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琵琶演奏以及其音色效果。而我们今天的主角——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弹琵琶的女子·国画

琵琶声音清脆,极具穿透力,是当之无愧的“民乐中之王者”。每个音区各具特色,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有句话说的好,千日琵琶百日筝,琵琶演奏技巧多样,弹拨力度控制难度大,想要练好琵琶可不是一朝一夕的。

可能有人会问道啦“琵琶明明是从波斯传来的,怎么会被称赞为“民乐之王?”

其实呢,在四、五世纪,随着与西域商业贸易的发展,从中亚传入曲项琵琶,横抱琵琶以拨子演奏,这就是现代中国琵琶的原型。(顺便科普一下,这种乐器传入欧洲演变成了吉他、琉特琴等欧洲乐器)但是随着十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中国琵琶的演奏方式、制作技巧不断改进,已经有了独特的民族风韵,成为了经典的民族乐器。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琵琶是如何从波斯乐器演变融合为中国传统乐器。

曲项琵琶

琵琶最早记载在汉代,被称为“批把”,是游牧民族骑在马上弹拨的乐器。

根据《隋书·音乐志》记载,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皇后带来了大批乐工,其中苏祗婆善弹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

由此,琵琶开始了在中原的千年的漫长流行历程。

唐·螺店紫檀五弦琵琶

到了唐代,琵琶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演奏方式也由横抱改为现今的竖抱琵琶形态开始变化,出现了五弦琵琶。遗憾的是,五弦琵琶并没有在中国本土得以保存,这把琴是由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至今收藏于日本正仓院。

明·壁虎龙纹琵琶

宋元时期,琵琶艺术衰落,到了明朝才得以复兴。与前朝不同的是,此时琵琶演奏方式由“拨弦”改为以“手弹”为主。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带赛璐珞假指甲弹拨弦以发音。

清·黑漆云龙纹琵琶

清以后,琵琶演奏艺术仍在盛行,有幸的是许多大师的谱曲流传至今,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面埋伏》、《昭君怨》、《霸王卸甲》等著名琵琶曲目。

现代琵琶

民国时期,琵琶发展到六相二十五品,扩大了音域,形状已与现代无大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1893—1953),不仅在二胡演奏方面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在琵琶演奏上也是独树一帜。其留存的三首琵琶乐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极有特色,仍流行于今日的音乐舞台。

地大民乐团

好了,琵琶的发展历史就讲解到此,科普一些民乐的知识,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传承。中国千年来的的传统乐器,永远在发光发亮,在传承。

如果对琵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听一下琵琶的几首经典曲目《十面埋伏》、《春雨》、《霸王卸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