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人生的境界,就是以“静”的状态,到达智慧本源

 行云流水vmmxd6 2020-04-15

庄子:专一的去对待一件事情,才能看见意想之外的结局。

《道德经》中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静定是躁动的制服者。

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从静中制动,动和静不仅仅是一种对立关系,而且也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为静是一切动的本源,从“静”中能看到事物的真相,而在“动”中,则会被事物的乱象迷惑了心智。

就好像一个人处在纷乱状态的人,他永远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是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去猜测和左右局面,最终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东晋时期,前秦军沿淝水西岸布阵,想借助有利地形打败东晋军。

而东晋军的将领谢玄,就声称愿意渡河与秦军作战,但是要求秦军先往后退一步,秦军将领苻坚正想诱惑晋军渡河,想在对方渡河一半的时候,将他打败在水里。

于是就下令稍微向后撤退,但是秦军这一次撤退却一发不可收拾,造成了混乱的局势。

晋军趁这个机会,抢渡淝水,将秦军打个落花流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战。

任何事情,从“乱”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处在被动的阶段之中了,谢玄就是利用了“乱而击之”的战术,利用秦军的混乱场面,迅速出击才取得的胜利成绩。

在作战之中一旦混乱,敌人就有了可乘之机,而在人生之中自己的情绪一旦混乱,就找不到事情的本源,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心思专一,让自己冷静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是一种境界。

一个人的智慧,就是在于能够从静中去看到事物的本质,而这样一种智慧本源,则来自于“专一”,是到达静的途径。

《菜根谭》之中说: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善于读书的人要读到心领会神而忘情的手舞足蹈时,才不会坠入文字的陷阱之中;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与事物融为一体才能不拘束于事物的表象,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无论读书还是做事,能够深入并以专一的精神,以天人合一的状态融入到事物之中,而不是停留于事物的表面,才能领会其中的本质。

就像读书一样,真正会读书的人,能通过文字到达智慧的本源,而不会读书的人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象,只有到达本源的人才能看到智慧的真相。

《庄子》之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与弟子一起游山玩水,看到一个驼背老人在捉蝉。

孔子就问他:“你是有技巧还是有道?”

捉蝉的老人说:“我有道在身,学习了几个月之后,竿头能累积两个丸子不会掉下来,失败的机会就少了,累积三个丸子不掉下来,失败的机会更少了,累积五个丸子不会掉下来,就像拾取一样容易了。

我身体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个木头一样,天地无限广大,万物繁多,而我心中只有蝉,身心不动,不会因外物改变我对蝉的关注,怎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这个时候回头捋了一下胡须,就对弟子说:“用心不分散,精神专一,就是这位驼背老人了。”

这一番故事讲述的道理就是当一个人能够专一的对待一件事情时,捉蝉也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真正的聪明人都会懂得抛开自己的浮躁心态,心无旁骛的去对待一件事情。

当你专心的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候,这个事情给你带来的回报,会是远超过你所意料的,而专心才能在无形之中激发自己潜藏的那一份力量。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国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