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词》我们生而孤独

 余多多竹林婆婆 2020-04-16

书童余多多

第一期:

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重新看待

我和我读过的那些书的故事

如果你来,记得带上

每晚9点,不见不散。

每天一首民谣推荐。

送给那些偏爱民谣。

喜欢听故事的你们。

木子姑娘:

夜深忽梦少年时,此生却道已晚安。

夏至刚过去不久,贵阳的太阳和凉爽的风成为对比,治愈我的不是风景,是茫茫人海中的你。

《一代宗师》说“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山河故人》说“人生漫漫,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迟早要分开

《挪威的森林》说“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相逢

我知道:“人生来孤独,要学会独立从容,朋友不能永远守护,爱人可能离去,亲人生命的长度,也有限

幸而我们都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趁着年轻,记得去远方看看。

《  纳兰词 》

都说唐诗宋词,纳兰却不是汉人。纳兰是蒙古人,纳兰(那拉)为姓氏,一个词就可以形容他,能文能武。

武为一等带刀侍卫,武功高强才可以考到。文为康熙年间进士。

纳兰处在满汉融合时期,他的家族兴衰与王朝国事相连,加上自身独特的文学素养,在创作上独特个性之极。

纳兰一生虽生在高庙,但其实心在田野,所以并不欢快。龙门贵族就连爱情也是利益捆绑,纳兰一生都是爱而不得,郁郁而终,特别在感情上最后也是苦楚,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词色彩悲怆,苍凉,读来总是叹息。

纳兰卒于31岁,后人长叹若纳兰活得长久些,会有更多好作品,我到不以为然,有的人来世一遭,就是为了这点,多的一律留不下,这是命,即使活过,也许还不如呢?

没有所谓死得其所,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才是对纳兰最好的肯定。

初见纳兰

初见纳兰,高中,那时读不懂他,但是看过《红楼梦》都肯定知道,和珅推荐红楼给皇帝看,康熙读完说这说的就是纳兰家事嘛!连皇帝都如此,怕真是如此。曹雪芹的红楼原型其实就是纳兰,细品过纳兰的生平之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纳兰确实在当时是不可多得的,可惜他的心性不在为官。

纳兰一生孤独,即使是有拥抱取暖大多不过朝夕。

他的初恋是自己的表妹,后来表妹入宫成了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的后宫女子,他在进宫参加聚会上遥相对望时,那种凄苦和悲凉全都体现在诗词内,而把感情深深埋藏。

后来自己的妻子年纪轻轻早逝,他亦苦痛多年。

出游相遇知己,想娶进门,家人反对,不顾世俗在一起,进门后住在偏苑,皇帝出行带容若一走就是几个四季,这一别他们生生错过了彼此,再见亦是阴阳两隔。

容若在情事上一生坎坷,孤独,在官场也不甚如意,虽为御前带刀侍卫,家族庞大,但是他的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过于悲怆,与世事格格不入。

01

纳兰-孤独和诗词相生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并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的我们自己。

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合适自己的镜子。

诗词这个东西都翻译不得,翻译后就失去了独有的味道。

要读他的词了解他的生平才是基础。

表妹入宫,纳兰为应酬相见,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首词读来像一个女子所写,婉转细碎,柔情似水。

宴会上终于见到了,却是相逢不敢言,偷看一眼,便是万年,如同秋叶落下时在空中也成苦苦挣扎,可见当时内心的苦楚。年少玩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今却是如此境地,人群中想要互诉衷肠,又恐怕外人瞧见,终还是只能轻轻把头上的玉钗回廊轻叩。

这是两人最后的相见,人群中一撇,从此天人两隔。

反复读来总会感觉如同在眼前般。

想读容若,建议可以把《红楼》读来,把当时的历史读一读,想来会更加心疼这位有钱有权的文人,放到如今,他可是高富帅,世事难如意,也许容若就独特在这里,和谁都不一样。

推荐指数:4星

慢读方能品到


余多多

我想用一个月的时间做你的书童,和你分享我曾读过的书,每天晚上9点,不见不散。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