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吴图南晚年自述辨伪(2)

 tjboyue 2020-04-16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吴图南先生

 
(续上期

1.5.吴图南学生于志钧的记载

王新午(1942)记载许禹生、吴鉴泉、纪德等拜访宋书铭,被宋书铭以太极拳技术击败,显然是为尊者讳,没有细节,之后双方多有往来,这段史实是无疑问的。马有清记载中似没有提及吴图南曾亲自参与民国初年纪子修、吴鉴泉等与宋书铭的比试,于志钧(2006)则云不但许吴等和宋书铭交手时,吴图南在场,后来不久吴图南又亲眼见到杨少侯击败宋书铭。

1.5.1.吴图南目睹许、吴、纪德诸人与宋书铭交手

【据先师吴图南先生讲述:宣统末年(1911),吴图南从友人处得到《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署名宋远桥的传抄本。后来吴鑑泉、杨少侯、纪子修、许禹生都抄了一份。当时,许禹生有个朋友,叫宋书铭,在袁世凯处当幕僚,也会练太极拳,称作“三世七”,是祖传的,他自称宋远桥是他的远祖。于是,体育社的许多教员都随许禹生去访宋书铭,同去的有纪子修、吴鑑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吴图南等。人到宋书铭住所之后,宋很客气地接待大家。吴图南告诉宋,说他从朋友处得到一个《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宋听说之后,马上到内室,也找出一本家传《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抄本,拿给大家看。两者除了名目略有不同外,内容完全相同。后来,宋书铭应大家的请求,表演了“三世七”太极拳,和现在的太极拳大同小异,没什么使人意外的。接着许禹生与宋书铭表演了推手。只见:一搭手,许就不自在,处处受制,歪歪扭扭,不能自持。大家看,宋推手的路子不同,一般人推手,都喜欢用两只手掌压住对方双臂,宋则不同,两手臂专在对方双掌之下,用手背和胳膊外侧与人接触,他们表演完毕,其他人多有不服气的表现:因为,这一行人都是当时京师太校拳之翘首。然而,一搭手,不得了,竟然都和许禹生差不多,没有一个人是宋书铭的对手。其中最惨的要算纪子修了,纪早先是练岳家散手的,很硬梆,后来从凌山学太极拳,凌山是杨禄禅的徒弟,以刚发著称,所以,纪子修就刚上加硬。他看到其他人柔化对付不了宋,他一搭手就是硬的,双手掌死死压在宋的双臂之上。孰不知,这恰对了宋书铭的胃口,眼看纪要把宋压垮,纪猛一用力,打算把宋击翻在地,就听“嘭”地一声,纪就似断了线的风筝,倒飞出去……】

1.5.2.吴图南目睹杨少侯与宋书铭交手

【一天,杨氏太极拳宗师杨少侯携徒东润芳、尤志学、乌拉布(吴图南)、马润芝,来到宋书铭住所拜访。少侯先生是当时京师太极拳第一人,其技艺之高、名气之大胜过杨澄甫,他的太极拳得班侯的亲传,儿时得乃祖禄禅教授,功夫极佳。宋闻听少侯来访,亲自迎出门外。把少侯一行让到室内,寒喧过后,少侯表明切磋拳艺的来意。宋书铭对少侯久已闻名,能与少侯接手,就是一份殊荣,何况登门造访。当即到室外,接手。宋与少侯一搭手,竟然空如无物,就感到遇着对手了。少侯也觉得宋的全身没有实处。两人似乎静止,少有动作。只见少侯像是在练气功,头悬、身正、气沉、体舒;宋则相反,运功、提气,不敢稍有松懈。突然,少侯抬手,一拉一放,就见宋书铭像被风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开外,连退数十步,才慢慢停下来。过了一会,连声说:“好厉害的‘凌空劲',我领教了。”接着咏歌诀一首(即宋谱中“授秘歌”)……】
 
2.吴图南晚年自述不可信的人证和实证文献

吴氏太极拳门内老人都知道吴图南故事,私下交流都有实事求是的指出,吴图南的吴氏门内大、小同门都说他生于1902年左右。1910年代中后期拜吴鉴泉为师。如此则其以上晚年自述多不可信。而一般早期公开发表者如李秉慈,翁福麟(1990页XVI)、洪钧生(1989页400)等碍于情面,多比较含蓄,未点名。年轻一代关系疏远又各有考量,则直接点明(颜紫元2000,2009,佚名2002),现在老一代见证人大多已经离世,但还有若干直接和间接的物证支持其同门的意见。

各种证据软硬或者强弱不同,可信的直接文献资料是强证据,现存多次口传的门内传言已经变成“我说、他说”的弱证据④,由实证证据而经逻辑推理和分析才能获得的结论也属于比较弱的证据。下列分述各种文献物证、人证、吴氏能否自圆其说的自证,没有区分证据强弱,读者自能识之。
 

2.1.吴图南“百岁老人“不可信

据云,文革后武术界再出发,吴图南总是带着户口本,生日为1884或1885,一般社会无人质疑,而太极拳界内特别是吴氏门内并不接受其说,如北京吴氏杨禹廷(1887~1982)门下都知道吴图南比杨禹廷小很多,吴每次见杨时必称师哥。吴氏门人对吴图南生年作伪一事多有指证⑤。例如:
 
2.1.1.太极拳拳术界老人公开发表而未直接点名的书写文献

⑴以直言不讳著称的陈发科弟子洪钧生1986年10月著“学拳回忆录”(洪钧生1989页400)中说:“……旧社会里弄虚作假的事屡见不鲜,在新社会也有八十余岁的武术家,自炫百岁,而无人揭破,足见我国忠厚之风……”显见即是指吴图南年龄做假。

⑵李秉慈(1929~),翁福麟《杨禹廷太极拳械系列秘要集锦》(1990页XVI)中说其师95岁去世的杨禹廷是当时太极拳界最长寿者,杨禹廷是著名好好先生,和吴图南也友善,马有清就是由杨禹廷推荐给吴图南而成为其衣钵弟子。显然这是暗示吴图南年龄作假。李秉慈多部著作中都有类似不点名写法否定吴图南百岁年龄。

⑶关振军在介绍全佑一脉1929创编的《太极功同门录》的文本中(初成于2007,定本于2009),也指出门内某翁死时年近九旬而称百岁,《太极功同门录》记载其“老根”,真实年龄一目了然(关振军2013“首卷”页6)。按其中文字版的《同门录》通讯录中所记,吴荣培27岁(关振军2013“首卷”页21)。现孔夫子旧书网有原本面世,
 
2.1.2.马岳梁晚年的私下表达

⑴某吴氏太极拳北王王茂斋一脉门人告我,1984年夏天他出差上海,有机会亲访吴鉴泉女儿吴英华与女婿马岳梁(1901~1998),问及吴图南年龄,马岳梁说他们师兄弟中他与吴公仪、吴图南年龄相同,且说曾将此事告诉国家体委领导,当时国家体委云已知实情,但木已成舟,为“唬外国人”而不得不对既成事实“背书”⑥。

⑵马岳梁晚年交往较多的弟子、学生新西兰颜紫元(2000,2009)多次著文云:马岳梁曾说,吴鉴泉门下吴公仪(1901~1970)、马岳梁和吴图南,这三人几乎是同一年出生的。

⑶马岳梁门下在“关于《澄清有关吴式太极拳的若干史实》的澄清”(2002)中没有直接提及马岳梁否定吴图南年龄的言论,但提出民国时吴图南著作中,吴的自序及其友人叙述和吴图南晚年回忆中时间矛盾。

⑷于志钧(2001)提及1992年春路过上海看望马岳梁,马“劈头盖脑”的讲:“吴图南说他一百多岁,他根本没那么大,他比我还小一岁!”
 
2.1.3.民国时的照片等实物间接证实吴图南年龄

以下几项或因龙勿用未见到实物,或属合理分析推测之辞,故属于“软”证据,归入一类。

⑴1929~1937间,吴图南发表了几种武术专著,其中有颇多拳术相片及大头照,拳照为大背头学生官服,都非满清以至民初的发型服饰,可知是摄于入民国后一段时间,看其年龄当为20多岁青年而非30多岁的壮年。

⑵网络也有吴氏1931年结婚的照片——如果按自述说法、初婚已经47岁了,夫人也是很老的老姑娘了。

⑶1930年代与吴鉴泉合影也是二三十岁青年人的样子(颜紫元2009)。

⑷1928年全国武术赛、吴氏参赛的证书尚存、上有其年龄26岁(魏美智2018),现有来历不明的网络电子影印件,故有人认为是伪造。

⑸据李琏等回忆,吴图南称其两个哥哥都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那么吴姓兄弟应该还可以从档案中查到。保定军官学校1912成立,至1918停止,学生多数绝大多数是1890后,仅有极少数是1880后晚期。可知其两兄生年都不应早于1884。保定军官学校校址原有其它军校,颇有历史,但都不会被称为“保定军官学校”。


网传吴图南1931出版《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中附录三位图像,位列第一的褚民谊生于1884,第二位吴鉴泉生于1872,第三位吴图南显然比上述二人年轻很多。

以上种种人证和实物证据,都指向吴图南生于1902左右。
 
2.2.吴图南的吴杨传承不可信

按吴图南民国时著作中的自述及其诸友人“序”,都不符合吴晚年回忆所持1884生年说,相应的推定也是吴图南1910年代中开始学拳。

2.2.1.从吴鉴泉学拳时间

民国中吴图南著述中其友人和吴图南自己都称学拳20余年,即少于25年,最早也是在清末民初,且可能已经有些夸大之词,应是指学习武术而非太极拳的时间,如此也略符合其晚年“九岁学拳”之说。如果吴图南生于1884,则其学太极拳时至少已经是20多岁了,不符合“九岁学拳”说。
⑴吴图南《国术太极拳》
(1929页5)赵润涛作序时说:【吴君图南,予之同学友也。幼同游戏,长同读书,故对于吴君知之最深。吴君自幼工于文学,既入中学,始致志于国术……】此说也与吴图南“九岁学拳”说相抵触,“既入中学……”可能是指吴图南开始学太极拳的时间。

⑵吴图南《玄玄刀》(1934)褚民谊“序”(1932)称,【吳君图南,从事敎育,精研太极拳二十余年,旁及于太极刀剑之法……】

⑶吴图南《国术概论》(1937)“自序”中云:【(民国)22年(1933)秋……乃就平日发表对于国术之主张,与二十余年来研究之管见……】
 
2.2.2.吴图南上中学时间的矛盾

吴氏著作《国术太极拳》(1929)“自序”云,吴图南因吴鉴泉在其就读的中学教拳而开始学习太极拳——这也不符合晚年吴图南晚年的“九岁学拳”说。又⑦,

⑴满清1905年始立“中学堂”,地位极高,毕业就是举人出身,并无武术科目。这时杨健侯也仅能在消防队教下层平民勉强糊口(许禹生1938),年轻辈低二代的吴鉴泉家庭在清末民初生活窘迫,也不似能教满清之中学堂。

⑵1912民国后“中学堂”改称中学,在北京才开始有武术教学,1916年后才开始在中学普及武术教学。若以1884年为生年、则吴图南20多岁才能入满清“中学堂”,近30岁入民国中学,这在当时都是不可能之事。

⑶满清“中学堂”不能被简称为“中学”,即或有此简称,这也是当代发生的称呼。一般习惯上,人们的回忆还是会用原称而非新称,可知吴图南所上“中学”是民国时的中学。
 
2.2.3.未从杨少侯学拳

吴图南本人的早期著作,不但无师承杨少侯之说,而且谈及杨少侯时,没有双方交往的事迹,语调亦明显没有谈到吴鉴泉和授其刀术的通臂拳张策亲切,其太极拳著作中,都先列师父吴鉴泉头像而无杨少侯之像。

⑴吴图南不从杨少侯学拳。马岳梁与吴图南同门、但不睦。

1)在吴氏北支门人咨询马岳梁时,马愤言“你问他(吴图南)见过杨少侯吗?”且马当时更讥讽吴的拳势是“一手大爷,一手兔爷”,可知双方成见颇深。我认为“没见过”之说,也许过分,但“不认识”则可能是实——虽然吴图南与杨少侯年代交错,但旧拳界规矩森严,徒孙不能随便上门拜见师爷,杨少侯不在外教拳,确实很可能师爷“不认识”徒孙,何况杨少侯是吴图南师大爷,关系更远一层,无近人介绍难以上门。

2)褚民谊为吴图南《国术太极拳》(1929页3)作序时则说:【吴君图南,与徐君致一,同为吴鉴泉先生之高足。】此处并未提出吴图南习艺于杨少侯。

3)吴图南在《国术概论》(1937页107)“通臂拳史略”一节中说:【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张策)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也。于是由吴鉴泉先生之介绍,而拜(张策)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卒,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棍。至今每忆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吴图南只是在短时间内随张策学刀,尚且详细交代师承,如果他真的拜过杨少侯为师,学拳四年,在文中又岂会完全不交代。

⑵吴图南或从杨少侯的学生东润芳等学杨少侯拳术。吴图南晚年以杨少侯“用架”为宝,其弟子学生马有清、李琏、于志钧等都发表杨少侯“小架”(或称“用架”、“快架”等)专著。

1)吴图南《国术太极拳》(1929页14~15)“北派名家传略”一节中先详述了吴鉴泉的传人⑧,后言【杨梦祥(少侯)先生在京师时,得其传者,有海甸东润芳、北平马润之、尤志学、田肇麟、乌拉布等数人。润芳为人慷慨好义,工诗文,善书画,与同里韩久亭先生,均以文名。予时从润芳先生游焉。志学传其侄尤广声金铎。金铎天资英挺,才气过人,与予相交最久,惜乎已早年去世矣!未能将其心得,供诸于世,诚遗憾耳!】

2)吴图南《国术概论》(1937页65~67)“北派名家传略”一节中说:【少侯家学渊源,又承露禅班候之口授,故其轻灵奇巧,虚实变化,仍有乃祖乃伯之遗风,惜乎贫困首都,毅然自尽,诚遗憾耳!……少侯执教京师时,得其传者,有海甸东润芳、北平尤志学、田肇麟、乌拉布、马润之等。润芳为人,慷慨好义,工诗文,善书画,与同里韩久亭先生,均以文名。时从润芳先生游。志学灵巧之处,高出侪辈,传其侄广声。广声字金铎,天资英挺,才气过人,惜乎早年去世矣!未能将其心得,供诸于世,良可慨耳!】

3)上述两段文字大抵沿袭,区别只是《国术概论》时杨少侯已逝世。两种著作都提到了吴图南和杨少侯的关系,所谓“予时从润芳先生游焉……”即吴图南在北京时尊东润芳为师长,常常向东润芳学习杨少侯一派拳术。又和好友尤广声交流学习,这段叙述说明吴图南和杨少侯一脉关系大概属于“友传”或者“私淑”,吴图南可能确实学习过杨少侯的拳术,故对杨少侯一脉颇有介绍。(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