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耳炎——疏风散邪,祛痰通窍】

 liuqingxun 2020-04-16
【一诊】姜某,男,自诉: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双耳痛、双耳内闷胀感,自行服用药物,双耳痛缓解,耳内仍有闷胀感。

现症:双耳内闷胀闭塞感、自听增强、听力减退,偶有咳嗽、无痰,常以手指轻按耳门,以求减轻耳部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诊断】中医诊断:耳胀耳闭(外邪侵袭,闭塞耳窍);西医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治法】疏风散邪,祛痰通窍。

方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川芎,桔梗,石菖蒲,柴胡,车前子,当归,甘草,蔓荆子。

【二诊】诉双耳内闷胀感、自听增强、听力减退稍好,偶有咳嗽、无痰,舌淡红,苔白,脉浮。鼓膜内陷明显、轻度充血。

症状有改善,原方基础上减川芎、桔梗、车前子、当归,加连翘、牛蒡子、淡竹叶、金银花、甘草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配伍】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石菖蒲,柴胡,蔓荆子,连翘,牛蒡子,淡竹叶,金银花,甘草。

【三诊】患者双耳内闷胀感症状明显减轻、自听增强、听力减退好转,无咳嗽、无痰,舌淡红,苔白,脉浮。鼓膜无充血,轻度内陷;双下甲略充血。

上方基础上减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加黄芪、白术、党参以益气健脾。

【配伍】黄芪,白术,党参,连翘,牛蒡子,柴胡,淡竹叶,金银花,蔓荆子,甘草,石菖蒲。

【治疗效果】患者双耳内无闷胀感,听力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浮。双耳道洁,双耳鼓膜标志清晰;鼻腔黏膜淡红,鼻腔未见分泌物,双下甲不大、无充血;咽黏膜淡红,扁桃体Ⅱ度肥大,双侧声带未见明显异常。

【按语】耳胀多为病之初起,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为病之久。

本病是风邪外袭,肺经受邪,耳内经气痞塞不宜,故耳内作胀;风邪扰于清窍,故听力突然减退;因用手指按压耳门,能帮助疏通经气,故可减轻耳内不适症状;舌淡红,苔白,脉浮为风邪侵袭之象。

方用三子养亲汤加减,祛耳内痰饮。川芎、车前子、桔梗、当归意在加强主方的活血行气、利湿通窍之功;耳胀堵塞甚加石菖蒲以加强散邪通窍之功;柴胡宣肺解热;蔓荆子疏散风热;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双耳内闷胀感明显减轻、自听增强、听力减退好转。鼓室内已无积液,故减弱祛痰之力,加大疏风散邪之功。

三诊患者诸症明显好转,故减掉三子养亲汤,加黄芪、白术、党参以健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