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四地闲夫 2020-04-16

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位帝皇,是绝对不允许有城市不在自己的统治之内的。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在 人们的印象中,留下了只有统一的中原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所以为了国家完整,皇帝是绝对不允许中原上有地区独立不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然而世事无绝对,总有一些人能够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保持着一个平衡,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而他们之所以能保持“独立”,很多时候是因为实力不弱,有一些利用价值。

而我们在看三国的时候,会发现三国中孟达统率下的上庸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不仅曹丕拉拢了,诸葛亮后来也拉拢,比如曹丕在孟达投降后,就重用于他这个降将,命其为新城(以上庸为主体的三城合并而成)太守,委以其西南重任;又比如后来诸葛亮“虽恶其反复”,但在北伐之际,依然联络孟达,大度的不计前嫌。

为何魏蜀两国都会对他如此看的起,甚至到了无下限包容的状况呢?是因为上庸的孟达有着十万人马吗?毕竟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次提到:“孟达深受曹丕喜爱,统领新城十万之众”。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假若孟达真有十万之众,受到如此般重用也不足为奇——毕竟在古代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士兵数量是衡量一个诸侯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三国这个乱世更是如此,只要你士兵足够多,硬实力就足够强。

但问题是上庸孟达真有十万之众么?其实并没有。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大幅度夸大事实是常态,我们这姑且不论。但就算是在历史上真实战争中,也大多会夸大自身实力,目的自然是为了震慑敌人,所以军队的人数往往需要打个折扣。

——遥想当初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说着八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后世专家判定也就十几万军队,要知道这可是曹操举拜北方全部的力量抽调出来的士卒,所以可以想象,十万大军是多么的难凑。连曹操以北方之地也勉强才凑出了十几万军队,而孟达又何德何能靠着一个上庸弄出十万军队呢?假如有着十万军队,估计就不是三足鼎立了,那将是四强争霸。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再说,孟达军队需要补充,只能从上庸征召百姓。

《晋书·地理志》记载:“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八。”

但我们从上可以看出,只有一万多户人口的上庸,哪有多少人口,让孟达征召十万军队呢?就算有十万军队,难道只靠着一个小小的上庸能够供养着这十万士卒的吃喝吗?所以说孟达有十万人马是肯定不现实的。

那孟达兵力不多,看状况甚至可以用少来形容,那他到底凭什么能够在两家之间应付的游刃有余呢?最为重要的还是由于上庸的地理位置太过于得天独厚了。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一、首先,通过上庸,可以向北进中原,直接通往长安;向西南则进荆湘,威胁东吴。如果这些还不够直白的形容其位置重要性的话。我们再来通俗点说,上庸是通往汉中的必经之地,它还连接着四通八达荆州。这个地方居然还与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汉中与荆州两地相连,它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我想大家应该没有任何异议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在逼降张鲁,拿下汉中后,特意在这块地分出一个上庸郡来重点照顾;而刘备在取汉中之后,还未休整完毕,就马不停蹄的派孟达去取上庸,甚至为了保险起见还派出义子刘封前去相助;当时就连东吴也对上庸十分眼馋,虽然明面上没像魏、蜀那样有大动作,但小动作却依旧不少,在夷陵之战后重点盯防目标之一,就有上庸。

这块战略要地,大家都眼馋,这确实是没错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往往大家都希望得到的地方,各方势力也都会顾忌太多。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它位置恰好处在三国之间,三国都想要,但是毕竟只能一国争夺,所以一旦有一国出兵,另外两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俗话说自己得不到的又怎么会让给敌人,另外两国一样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在乎占据不占据,总之就是我得不到就让别人也得不到。

这样一个地方争端会有这肯定没错,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地带。因此,三国也不会对其随意就下手。

再说孟达贵为一方太守,曾被蜀魏都委以过重任,甚至被西晋大文学家傅玄认为有乐毅之量。这样一个人,我们称其为枭雄也不为之过,所以他有些权谋,会点纵横之术,自然也不稀奇。

所以他完全可以避开劣势,利用地理位置这一优点,游刃于各方势力之间,来让自己达到一个较为平和中立的状态。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二、接着,上庸四面环山,地势险恶,属于天然的高山谷地;除此之外,上庸还地处长江、汉水之间。

《地名志》中记载:“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补天之梯也,在今竹山县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

如此这般山水环绕,让它变得更加得易守难攻。我们常说,西蜀有山地阻隔,不好攻;东吴有长江天险,也不好打。属不知,上庸这块地是难得的两者兼具。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夸张点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了。

《读史方舆纪要》有记载:“汉蒋琬屯汉中,多作舟船,欲乘汉沔东下,袭魏兴、上庸,以规中原。议者谓事若不捷,还路甚难,遂不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蜀国在蒋琬执政之时也曾想过要收回上庸,可惜的是道路太难,不得已选择放弃了。而之前诸葛亮北伐也不走这,大致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毕竟如此易守难攻,对于一直求稳的诸葛亮来说,他是没有太多把握的。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其实对于蜀国而言,若是能够占据上庸,北伐将不会那么辛苦,诸葛亮完全不必六出祁山,大可以东路出益州,顺流而下,直接进攻襄阳,顺势北伐。

但这个地方丢了,就没办法了。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感到奇怪,居然如此难攻,为何后来孟达要起义响应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却能够拿下上庸呢?这其实主要还是上庸内部出了一些问题。

《晋书·宣帝纪》记载:“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当时是兵分八路进攻孟达,足以见其兵力倍于孟达,但即便是这样过了半个月还是没有将上庸拿下。直到内部有人出来投降,而这些人当中甚至还有孟达的外甥,正是因为有了内应开城投降后,上庸这才彻底被拿下。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其实当时的上庸完全是有能力再抵挡的,毕竟我们从俘虏万人就可以看出,上庸城里的有生力量还是有的。

因此,孟达举义失败,最后被司马懿给杀害,也是实属有些冤啊!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上庸这块地的易守难攻性质。

三、最后,上庸经济环境恶劣,这看起来虽然是弊端,但后来也成为了三家不轻易对其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上庸这块战略要地,虽然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但很显然它的经济地位与其战略地位并不匹配。

诸侯争霸,提升实力的办法就是增加城池,有了足够大的城池,就能够供养更多的百姓,从而组建更多的军队——但上庸地区环境却不行,因为地处山区,所以它可耕作的地方相当之少,而且土地还以贫瘠地为主,难以开发;再加上人口又十分稀少,这就使得其能够为国家提供的赋税也是少之又少。

被忽略的上庸:三国时的瑞士,三家在这勾心斗角,却不敢轻易下手

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上庸所在的偏西北山区,在当时是一个汉人与蛮夷混居的地方,汉人与蛮夷之间经常为了某些利益发生争斗,而为了镇压蛮夷作乱,还需要经常出兵平叛。

对于镇压蛮族,三国都有说不尽的苦头,比如吴国的江东有山越人经常下山劫掠,使得吴国不得不分出兵力镇压,吴国甚至还派遣过甘宁、黄盖这样的名将特意去镇压;蜀国的孟获大家都知道,逼得诸葛亮亲自南征来平定叛乱;而魏国境内的鲜卑、东胡、羌族,更是曾让曹操与司马懿这些大佬头疼不已。

也就是说,拿下这块地,不仅要穷的起,还要经的起不间断的内乱。这样一个地方,即便攻下来,也大多不会长久,所以三国考虑到成本问题,虽然馋,但也不会轻易下手。

直到三国后期,北方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调整,魏国的实力也大幅度超过吴蜀两国,它完全耗的起,所以之后拿下上庸并且稳定上庸的这点成本,对地大物博的曹魏来说并不算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