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趣说三国第一百零九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集聚了古人对于人心精彩的判断,无数的强权者,在得到陇西之后,都会把目光看向富饶的蜀中,人的野心是永无止境的,也是代代相传下来,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来源,也是这个成语的内涵所在。然而,曹操却抵抗住了野心的诱惑,他在打败马超,张鲁之后,并没有急于采纳司马懿进军蜀中的计策,而是选择班师。这实在令人费解。而笔者认为,无非是“交通”二字,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不仅使曹操放弃用兵,也是使刘备的蜀国受困于此。
我们来分析一下,曹操平定汉中之后的天下大势:张鲁的覆灭,使得天下诸侯彻底只剩下魏蜀吴三方,因此,曹操的目光不在局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正在三角棋盘进行博弈,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先看透十步。三国之中,原本魏国的势力最为强大,但是,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刘备坐拥二处大汉富饶的地盘,这两处地方,在黄巾之乱爆发后,一直处于相对中原、河北较为和平的情况,因此,魏国和蜀国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其实相差不会太遥远了,这就意味着,刘备未来即将拥有了可以和曹操单独一决高下的能力,因此,曹操不愿意进军蜀中,是因为不想过早的开始这场决战,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刘备和曹操的决战必定会使魏蜀二国实力大损,无论谁获得最终的胜利,东吴都是唯一的受益者,于是,曹操选择的退兵,就是考虑到,这不是一个双方的棋局,而是一个三角棋局。
“交通”真的如此要害吗?我们来看看刘备的蜀国。刘备夺取汉中之后,经历了一系列变数,原本拥有高祖夺取天下大势的刘备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去世。诸葛亮挑起了复兴汉室的重担,他为了克服“交通”的障碍,设计了木牛流马,方便蜀中的粮食可以运输到汉中前线,这样一来解决了蜀军的后勤问题,也帮助诸葛亮成功的夺取了魏国的陇西三郡,杀得曹真龟缩于京畿三辅防线,逼得司马懿重新被启用。可是,最终,诸葛亮还是失败了,不仅丢掉了陇西三郡,还折了作为内应的孟达,加上马谡镇守的街亭,损兵折将丢城池,才退回了汉中。这又是为何呢?还是“交通”二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交通”为蜀国带来了天然的屏障,却也使得蜀国受制于此。凡事皆是如此,一把双刃剑,用得到,便能助你披荆斩棘;用不好,反过来伤了自己的手。 好了,陈老师的三国课堂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喜欢三国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点一下订阅,陈老师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最新的三国趣谈,感谢你们的观看,也祝愿读者们都有美妙的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