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湿气”?有了“湿气”怎么办?

 红裳1965 2020-04-16

盼望已久的桃花终于开了,

千呼万唤的复学复工开启了。

春天

来了

经常听人说起“湿气”

可究竟什么是“湿气”?

有了“湿气”该怎么办呢?

听听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戴幸平教授怎么说吧~

第一单元

湿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处潮湿环境或汗出衣里,受湿渐渍等,均可感受湿邪而为病。还有不运动啊,过食肥甘,都可导致湿气积聚。

脾主运化水湿,不运动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亦易招致湿邪为病。

特点很多,略举一二:

1.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脾喜燥恶湿,所以湿邪常先困伤脾阳,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和气机升降功能,出现胸闷、胃纳呆滞、脘痞腹胀;水湿停聚,则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症。

2. 湿性重浊:重,指湿邪的临床表现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如湿袭肌表,则周身困重、四肢酸沉怠惰;湿困于头,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湿留关节,则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沉重不举。

我头昏昏又沉重,原来是有“湿气”啊~

第二单元

有了“湿气”怎么办?

除湿药很多,

有一些就在我们的厨房里,

来看看吧~

1.  藿香



     藿香又名“土藿香”,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在这些地区,煮鱼时常常放藿香,美味得不行。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1)化湿解暑  用治夏季伤暑所致的暑湿证,常与佩兰、薄荷、厚朴等同用。

    2)和中止呕  用治湿阻中焦,常与半夏、木香、白术、生姜等同用。

    3) 辛温解表  用治夏月外感风寒,常与紫苏、厚朴、法夏、大腹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鲜品解暑化湿、辟秽力强,用量加倍。

【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舌绛无苔及胃热呕恶忌用。

这个意思就是受寒之后用,热证不行啊。夏天吹坏了空调可以用。

《珍珠囊》:藿香“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其性辛散发表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善于散湿浊,醒脾开胃,和中止呕,故对于此次疫情中夹有湿浊出现胃肠道不适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现代品种考证,将藿香与广藿香加以区分,据《中华本草》考证,明代以前所用之“藿香”应为药典收载的“广藿香”,经药学研究广藿香中含有挥发油较多,质量更好。

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广藿香油显示出对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对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体内致病模型也有治疗效果,说明广藿香油体内外具有抗病毒效果。广藿香油的主要单体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也有抗病毒作用,其中广藿香醇的抗病毒效果明显优于广藿香酮。

常见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液,对于食欲不振,头昏沉重,脘腹胀满,腹泻等情况,疗效颇佳。就是常见的祛湿药。





你平时菜市场也可看到藿香,对,就是那个藿香,煮鱼时加一点的藿香,还可做成藿香饼的藿香,香~

藿香长得和紫苏有点像。紫苏叶也很香,具有解表和中止呕。对,没错,就是你平时吃的紫苏。中国店里有的。也是一味药,放在解表药里面的。


2.  青果



     草果是达原饮里的一味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种子多角形,浓郁香味。4-6月开花,9-12月结果。

     草果辛温,主产于云南、广西和贵州一带。也是一味调料,那些地方的美食中,常常会用草果煮水当调料,在湖南四川等地,做火锅时,常常放入草果调味,特别辛香。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燥烈,气味浓厚。入脾经、胃经。

【功效】燥湿温中,截疟除痰。

【主治】寒湿偏盛的脘腹胀满,呕吐泄泻,舌苔浊腻等证。






比如说,你吃多了水果或冰淇淋,胃里面又冷又痛,冷的水果、冰淇淋什么的好像在肚子里冻住了一样,难以消化。这时候怎么办呢?

去厨房,拿两颗草果。放入小锅中煮一会儿,喝掉。过一会儿,你就会感觉腹中一阵辛热,顿时气机舒畅,痞闷隐痛感会立刻消除


草果走脾胃经,特别能消除胃里的寒凝积滞,是达原饮里的一味药。遇到多食冷饮或者凉性食物吃了太多,而引起的腹寒、腹痛、腹泻,都可以用草果这一味药解决。很简单,直接煮水喝就行了。

很多地方凉拌菜里,都会加入草果煮的水,进行调味。一方面是辛香好吃,另一方面则有除寒祛湿的功效,不至于凉菜吃多了胃疼。

除此之外,很多医生在临床治疗寒湿证,或脾虚湿滞之证的时候,也都喜欢加入6克草果,温化寒湿有奇效。患者往往久除不掉的厚腻舌苔,用了加入草果的汤药后,两、三天舌苔就明显减少了。

草果还有一个重要的功效,就是芳香辟秽。意思就是利用草果辛烈雄厚之气,把伏邪透散出去。

3.  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色白者名“白茯苓”,淡红色者名“赤茯苓”,外皮名“茯苓皮”,抱松树根而生者名“茯神”。主产于湖北、河南、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1) 利水渗湿  用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常与猪苓、泽泻、白术等同用。

   2)补中健脾  用治脾虚湿盛之食少便溏,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3) 宁心安神  用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常与龙眼肉、酸枣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健脾用茯苓。

茯苓也见于藿香正气液、参苓白术散等祛湿方剂。性平,药食同源,可以熬粥、炖汤,也可以做成茯苓饼,茯苓卷。

肚子好饿啊,

想吃茯苓饼了,

藿香卷也很香啊。

吃多了肿么办?

又会积聚湿气么?

别急,

来两个草果吧。

啊哈哈哈~



 指导专家 

戴幸平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内科疑难杂症,如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等),脑病(重型颅脑损伤),肿瘤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