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质调养(二):阳虚质

 阳光大路 2020-04-16

大夏天盖被子
请打一地名,答案见文章结尾!

请打一体质,
阳虚体质(喜热)!

”,给人体带来的是“”:热量和热情
阳虚,热量不足和热情不够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ZYYXH /T157- 2009)中关于阳虚质的描述:

阳虚质( C 型)

1 总体特征: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2 形体特征: 肌肉松软不实。

3 常见表现: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4 心理特征: 性格多沉静、内向。

5 发病倾向: 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人体的“阳”从哪获得
1、
--阳光:晒晒太阳,懒洋洋;

2、
--地热:泡个温泉,暖洋洋;

3、
--自身产热:
(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机体产热的基础。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产生的热量:食物消化吸收等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3)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
骨骼肌是人体最重要的产热器官,安静时,骨骼肌产热仅占全身的20%;人体运动时,这个比例便大幅度上升;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可高达人体总产热量90%以上
     这个肌肉活动产热的理解就是
摩擦生热,你试试双手互相搓一搓,是不是很快双手都热起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肌肉里各个细胞间发生着摩擦产热
  
   之所以选择“阳虚质”作为第一种要介绍的体质,是因为目前“阳虚质”人群占比越来越多,尤其在都市职场人群,其原因可以从上面人体“阳”的获得渠道来分析:

“阳”的来源
劳动人民
都市职场人群
天--阳光
日出而作接触阳光少
地--地热
时常下地耕种高楼大厦,少接地气
基础代谢
正常
正常
食物化学热量
正常
正常
肌肉活动产热
劳动快乐运动少
阳气多少

从这个表也可以知道,补充“阳”的正道是:

  • 适当晒太阳

  • 适当做一些地面活动

  • 适当运动

               

比辛苦熬四逆汤、附子理中汤扶助阳气来得自然。

另外都市人的饮食方式

                  够“”气但不够“”气

 
西方欧美人
中国都市人
蔬菜、水果、色拉-
八杯水-
煎炸食品(牛排、薯条)-
×
运动健身-×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日常能量代谢是相对寒热平衡的,他们喝冰水也不容易拉肚子,吃煎牛排、炸薯条也不容易上火。

而大部分国人认为西方饮食所提倡的蔬菜、水果、水是健康的,认为煎炸的食物“热气上火”,又缺少运动健身,结果,
寒性的摄入够“洋”气,但热量的来源不够“阳”气,导致“阳虚”

抛开民族情感,单纯从饮食结构上,我们所熟悉的西方人饮食结构呈现较显明的
寒热分明,煎炸和生冷冰冻,但由于有运动健身的参与,其最终摄入和消耗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身体素质就好。

当我们认同西方饮食架构中所提倡的多种维生素、多饮水的健康益处时,提醒大家,别忘了也需要给自己身体产产热(运动、辣、酒),最终实现
寒热平衡

以上我从人体“阳”气来源的渠道和导致“阳虚”的日常生活方式的误区进行简单梳理,希望能让您早日“养阳得意”

如欲了解自己体质是不是阳虚质,可按下表进行测试

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阳虚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根本不)

很少(有一点)

有时(有些)

经常(相当)

总是(非常)

(1)您手脚发凉吗?

1

2

3

4

5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1

2

3

4

5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1

2

3

4

5

(4)您比一般人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

2

3

4

5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东西吗?

1

2

3

4

5

(7)你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

1

2

3

4

5

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7)/(7×4)] ×100

阳虚质

转化分≧40分

转化分30~39分

倾向是

转化分﹤30分


   
您也可点击左下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