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老解放区,战争年代各种力量斗争激烈,山东省建制、辖区等变化频繁,尤其是曾设立了众多的小县、边县、联县等,而整个山东以津浦路为界可分为两部分,以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解放区,以西为冀鲁豫区(晋冀鲁豫区的一部分)。 不算津浦路以西部分,到抗日战争后期山东省形成了渤海、胶东、鲁中、鲁南、滨海五大行政区,到解放战争后期有渤海、胶东、鲁中南三大行政区及数个直属市、专区,新中国前后经过一定调整后,到1949年底山东省共辖四个省辖市、三个行政区、一个省直辖专区、一个省直辖工矿特区,共九个直属行政单位。 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1949年底的山东省与明清及今山东均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为原山东西部三十多个县划给了新设的平原省及河北省,南北两个方向则占有江苏、河北两省的十几个县市。1952年是山东及周边省域大调整的一年,平原省撤销后原属山东的菏泽、湖西、聊城三个专区重新划归山东管辖,河北、山东省界也进行了调整,除了邱县外原调整各县分别重归,也是在这一年苏南、苏北两大行署区合并设江苏省人民政府,山东原属江苏的徐州、连云港等地分别重归,自此山东省域基本恢复明清及民国时期状态,此后变化不大。 重新回到建国初山东行政区划,山东由省到县分为省、行政区(省辖市、省直辖专区、工矿特区)、专区(专级市)、县(县级市、县级办事处、县级特区)四级,省直辖的九个行政区为济南市、青岛市、徐州市、潍坊市四个省辖市,渤海、胶东、鲁中南三大行政区,昌潍专区及淄博工矿特区,省境大部为三大行政区管辖。其中,徐州市就为今江苏省徐州市,1952年回归江苏管辖。 渤海行政区行署驻惠民县,辖德州市及垦利、清河、泺北、沧南四个专区,德州市为专级市。其中,垦利专区专署驻阳信县,清河专区专署驻桓台县,泺北专区专署驻临邑县,沧南专区专署驻南皮县,四个专区共有40县及县级羊口市,羊口市为清河专区所辖。 胶东行政区行署驻莱东县(县城为今莱阳市区),辖烟台市及东海、北海、西海、南海、滨北等五个专区,烟台市为专级市。其中,东海专区专署驻文登县,北海专区专署驻黄县,西海专区专署驻平度,南海专区专署驻即墨,滨北专区专署驻胶县,五个专区共有38个县、3个县级市、3个特区,3个县级市分别为龙口市、威海市、石岛市,3个特区分别为黄县城厢、长山岛及崂山特区。战争时期析设了众多的小县,三大行政区均有不少,而胶东行政区尤其多,如原莱阳、平度两县均分为了四个县。 鲁中南行政区行署驻临沂县,辖济宁市、新海连市及泰山、 沂蒙、尼山、台枣、滨海、泰西六个专区。其中,泰山专区专署驻泰安县,沂蒙专区专署驻沂水县,尼山专区专署驻滕县,台枣专区专署驻峄县,滨海专区专署驻临沂,泰西专区专署驻肥城,六个专区共有47县、2个县级办事处。 昌潍专区成立于1948年7月,专署原驻昌乐,1948年底由华东局直属的益都县划归昌潍专区后专署迁驻益都(今青州),1950年潍坊市降为昌潍专区辖市后迁往了潍坊。淄博工矿特区成立于建国前夕,驻县级博山市,辖博山、周村、张店3市及淄川、博山2县。 从1949年底山东政区来看,具有层级多、设市混乱、设县众多等特点,这仍是战争形势下的行政格局,反映了战争时期山东的形势,并不利于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的发展。1950年,山东全省进行了区划大调整,三大行政区撤销,专区也进行了重新整编。 |
|